日军|十万日军为何没能夺取重庆?关键就在于这场改变中国命运的决战( 二 )


文章图片

师长胡琏考虑到: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此战只宜智取,不宜硬拼,否则“死守”就成了“守死” 。他决心利用石牌天险的有利地形,抓住日军不善于山地作战的短处,予以痛击 。
胡琏将第11师主力隐蔽在要塞附近北斗冲、三官岩、四方湾一带的山沟里和岩洞中,只留下师部机关和部分兵力据守要塞 。
5月27日,日军在飞机、重炮掩护下,分3路猛攻石牌要塞 。
尽管日军飞机连续轰炸了4个小时,用重磅炸弹和燃烧弹将石牌要塞炸得山崩石裂、烧得满山通红,日军炮兵也将暴雨般的炮弹倾泻在这个小小的要塞上 。但第11师守军却像从地下冒出来的一样,一次又一次奇迹般地打退了日军的进攻 。
当日军第34、第39师团的一部企图迂回到石牌要塞侧后方进攻时,第11师主力在胡琏的指挥下,突然从四面八方一拥而上,将日军团团围住 。
日军|十万日军为何没能夺取重庆?关键就在于这场改变中国命运的决战
文章图片

机枪、步枪、手榴弹、迫击炮响成一片,喊杀声震动云霄,日军1000余人被堵在这条石谷中,进退两难,最终全军覆没 。
28日,日军继续强攻石牌要塞 。山上巨大的岩石和石柱,全被日军1000磅、500磅的炸弹炸得粉碎 。许多工事被日军炸弹、炮弹直接命中,官兵们不是被活埋在壕内,就是被炸得血肉横飞、支离破碎 。
眼见形势危急,第11师的尹宗岳、张涤瑕两团长都不约而同地戴上钢盔,亲临第一线指挥督战 。
当日军每攻下一个山包或据点,胡琏就立即组织逆袭反击,用刺刀、手榴弹与日军展开肉搏战 。
在日军休息补充时,胡琏又派小股部队展开袭扰,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 。
胡琏还不时地派部队迂回到日军后方,展开伏击、侧击、偷袭,并组织第11师的一些特等射手,专打日军的指挥官和机枪手 。
日军|十万日军为何没能夺取重庆?关键就在于这场改变中国命运的决战
文章图片

由于11师战术灵活,攻守兼备,日军经常被打得晕头转向 。
最后陈诚问道:“伯玉,有无把握守住要塞?”
胡琏回答说:“陈长官请放心,伯玉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
他立即下令外围宋肯堂的第32军、王敬久的第10集团军、周岳的第26集团军、冯治安的第33集团军马上转入反攻,包围日军,实现“磨盘战术”预定的目标 。
就在胡琏准备“成仁”之时,日军却因伤亡惨重、久战疲惫,加上担心退路被外围的中国军队截断,于6月1日放弃了进攻,开始撤退 。
日军|十万日军为何没能夺取重庆?关键就在于这场改变中国命运的决战
文章图片

18军立即与其他各军跟踪追击,日军终于支持不住,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
中美空军抓住战机,追炸扫射撤退的日军 。日军伤亡惨重,第3师团、第39师团在渡江逃往宜昌时,饱尝了中美空军炸弹,半数人员葬身鱼腹 。
鄂西会战历时一个半月,日军伤亡共达25718名,损失飞机45架、汽车75辆、船艇122艘 。中国军队也伤亡了1万余人 。
18军在这一战中,表现出色,功不可没 。战后,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第18军军长方天、第11师师长胡琏、第18师师长罗广文因作战有功,都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 。
石牌,这个鲜为人知的地名,也随着鄂西会战的胜利,一夜之间名扬天下 。西方人士称石牌之战是“一个难以令人置信的奇迹”、“中国的斯大林格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