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罗素:“如果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就是中国”,该怎么理解!

【罗素|罗素:“如果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就是中国”,该怎么理解!】千古悠悠,上下五千年的岁月将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一笔一笔雕成 。说起亚洲,第一个就要谈到中国;提起东方,第一个就要指名中国 。
从来没有成为历史的“古中国”,只有分分合合却逐渐扩大统一的中国 。中国简直是神秘极了,要想研究透中国,这就是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事 。
但从来不少文人学者对中国提出自己的看法,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提出这样的见解: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 。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友好,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报 。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他们的国家是最强大的国家,但他们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 。”
书中说,中国是一个“骄傲到不肯打仗”民族,我觉得说的对,说的又不那么对 。
罗素|罗素:“如果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就是中国”,该怎么理解!
文章图片

中国的版图扩张是统一的逐渐成熟的过程
说来奇怪,欧洲打仗,国家是越打越多,版图是越打越小;中国打仗,国家是越打越少,版图却越打越大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这和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躲不开 。
中国打那么多仗,求的不是你征服我,我征服你,求的就是一个字“一”,何为“一”,就是“天下合一” 。中国自古到今,求的就是统一,统一之后,求的就是安定,要繁荣,要昌盛 。
从古代的和亲政策、清朝对蒙藏地区的政治互动等,都不难看出帝王是充分运用了和平互动的模式,在既可以谈又可以打的情况下,在社会安定安稳的情况下,都尽量选择了和平手段,避免武力的冲突 。
比起打仗,中国从古至今更重视的是维护和平,安顿版图 。所以把历史展开,从整个长度来看,中国是不愿意打仗的 。
罗素|罗素:“如果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就是中国”,该怎么理解!
文章图片

那么又不对在哪里?
其一,“骄傲到不肯打仗”有点偏差 。
前话说到,中国人骄傲对的,不肯打仗也没有错,那为何两句连在一起,就不那么对了呢?从语文的角度来说,就是这句话里有了因果关系 。
“骄傲到不肯打仗”就是因为骄傲,所以不肯打仗 。这样理解就有失偏颇 。我们先从反方向来验证,那是不是可以说战争不断的欧洲大陆,是自卑到一直打仗?这样说,是不是就看起来奇怪极了 。那么为什么欧洲大陆乐于征服?这其中的原因太大、太多,三言两语根本说不明白 。
罗素|罗素:“如果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就是中国”,该怎么理解!
文章图片

在这里,就揪出一个点来讨论,那就是文化差异 。欧洲人的扩张意识远比中国来的强烈 。中国的扩张意识在大一统之后就基本消失,之后更多的是文化输出,用文化归降他国,让他国主动来朝奉 。
而欧洲大陆时刻处在竞争状态,并且因为当时教会的强权,他不希望有强国的出现,他想要的是各国制衡,所以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强大到完全征服另一个,所以这种被吞并的威胁一直存在,所以体现在文化上,就是外向的、侵略的 。还可以举一对东西差异的例子 。
明代郑和下西洋,是十五世纪末欧洲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上历史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七次航行中,郑和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
罗素|罗素:“如果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就是中国”,该怎么理解!
文章图片

明太祖采取“不征占”周边国家的政策,表面上看这就是一次寻常的大规模外交活动,是为了“通好他国,怀柔远人”,实际上还有层“耀兵异域”想要令蛮夷国家畏威怀德、输诚纳贡去的 。目的重在宣扬德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