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苻坚与王猛:在最狂躁的时代,如何形成了几乎完美的上下级关系?

探索一种兼具效率与稳定的君臣关系,是古代政治生态下的难题 。
在儒家理念中,这种关系应当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下对上忠与孝、上对下仁与爱;
在先秦法家看来,君臣之间就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帝王既要最大化榨取大臣的价值,又得对其提防、戒备 。
【苻坚|苻坚与王猛:在最狂躁的时代,如何形成了几乎完美的上下级关系?】而在封建政治现实中,君臣关系也因此呈现出矛盾性:在形势需要时,两者之间是鱼与水、是水与舟;但在大多数时候,则是功高震主、是伴君如伴虎 。
苻坚|苻坚与王猛:在最狂躁的时代,如何形成了几乎完美的上下级关系?
文章图片

公元354年,趁着中原混乱,东晋名将桓温大举北伐,并势如破竹般逼近长安,氐族符氏的前秦政权形势告急 。
这是西晋灭亡数十年来,司马氏皇家军队首次回到关中,一时间,众多父老纷纷赶到军营看热闹、犒劳军队;原本隐居的王猛也主动赶来拜会桓温,随后呈现了一幕让人津津乐道的场景:
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 。
面对眼前这位威震天下的一代名将,衣着寒酸的王猛坦然自若、侃侃而谈,甚至一边指点江山、一边抓着身上的虱子 。
桓温何等人物,很快看出这是位奇人,俩人相谈甚欢;随后王猛一针见血,他指出晋军占尽优势却按兵不动、一定是主帅心迹不明,这让抱着养寇自重心思的桓温发自肺腑地感叹:江南哪有王猛这等杰出人物?
苻坚|苻坚与王猛:在最狂躁的时代,如何形成了几乎完美的上下级关系?
文章图片

后来晋军势头受阻、不得不南撤时,桓温许以高官厚爵、诚恳地邀请王猛南下大展拳脚 。但鉴于东晋朝廷向来被世家大族盘踞,且野心勃勃的桓温也并非值得效力之人,王猛思虑再三、请教了老师的意见后,最终谢绝了桓温、继续隐居以待时机 。
参考当初诸葛亮出山的场景,我们可以这样猜测王猛对服务对象的选择条件:
第一,对方君主仅仅求贤若渴还不够,必须得雄才大略、具备成长空间;
第二,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这个君主得与自己的理念吻合、抱负相近;
第三,对方要给予自己足够的信任,让自己大展拳脚
很显然,无论是之前的后赵,还是如今的东晋、桓温,都与上述标准格格不入 。
直到遇见氐族贵族苻坚,王猛所希望的君主终于出现了 。
苻坚|苻坚与王猛:在最狂躁的时代,如何形成了几乎完美的上下级关系?
文章图片

当初后赵崩盘后,氐族首领苻健占据关中,随后与百姓约法三章、施行仁政,得到了关陇百姓的拥护 。公元354年,苻健以坚壁清野之策击退桓温,但在下一年就因病去世;随后,他的继承人苻生继位,因性格残暴、杀人如麻,很快让草创的前秦政权面临重重危机 。
在这种局面下,苻健的侄子苻坚忧虑重重,为了寻求救国之计,他四处寻觅人才,王猛就在这个时候进入了他的视野 。
这位少数民族精英,正是王猛所期待的服务对象 。
首先,氐族虽是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但他们的汉化程度冠绝诸“胡” 。他们生活的地区相当于今甘肃东南、山西西南、四川西北,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很早就和汉人杂居,“俗能织布,善田种,蓄养豕牛马驴骡”;他们虽有自己的语言、风俗、习惯,但“多知中国语”,社会结构、文化与汉族大同小异 。这就是前秦能迅速在关陇地区站稳脚跟的独特优势 。
其次,苻坚本人则是氐人中最优秀的人才 。他自小就接受系统的汉文化教育,对于儒家经典如数家珍,史载他巡视太学的时候与众多大儒讨论五经,知识之渊博、内涵之深刻,让对方难以接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