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生态圈子扩张,果切消费起风了
文章插图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刘旷,创业邦经授权转载,图源:摄图网。
因为资本和巨头的扎堆,去年开始,生鲜赛道就步入了白热化的肉搏战,而在资本引爆的这场持久胶着的生鲜新零售竞赛下,水果正在成为影响战局的一个关键战场。
2020年受疫情影响,一些头部水果连锁品牌把重心向线上转移,大打新零售的战略牌。而今年这个过程再次加速,比如最近饿了么联合百果园、鲜丰水果、切果NOW等数十家头部水果零售品牌开启了夏季行动,共同发力果切品类和服务标准的推广。
头部水果连锁品牌不断向线上靠拢的背后,是国内水果人均消费的稳定增长以及线上化大背景。
艾媒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消费者线上购买生鲜食材品类中,水果占比最高,达到57.8%;此前国务院相关纲要预测,2020年人均水果消费量为60kg,比2015年增长87.5%。
巨大的水果线上化红利驱使下,以头部连锁品牌为代表的玩家,不断在寻求更多的市场增量,整个水果赛道战火迭起。
转型大潮下的核心挑战头部水果品牌玩家之所以集中将战略目标聚焦于线上,是因为整个水果零售行业的玩法已经变了。
这些年资本的进击,加上线上渠道的分流,线下传统水果店的生存空间受到明显挤压,不少连锁品牌倒在了不赚钱的骨感事实面前。如此情况下,转型成了唯一的选择,于是不少品牌开始大步迈向线上,寻求本地生活平台和综合电商平台的运营经验、流量供给。
在水果消费持续向线上转移的过程中,不少玩家也尝到了提前转型的甜头,成功扭转了不乐观的经营局势。尽管转型的方向已经明确,但是从水果商品的特性和传统消费习惯来看,所有的玩家,无论连锁店还是个人店,无论是头部品牌还是长尾玩家,其实都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客观挑战。
就是如何像线下渠道一样,将水果的新鲜度、卫生状况等影响消费意愿的关键因子,更真实无差别地展示给消费者?或者说,如何让消费者在线上渠道能自主信任你的水果商品质量和卫生状况。
为何这一核心挑战会存在?因为水果(主要指鲜果)商品的交易价值主要和新鲜度、口感、卫生程度等相关,这些属性无法在线上传递给消费者,存在交易不信任的风险,这也是很多消费者更愿意在线下购买水果的主要原因。
所以说,水果店向线上转型不是简单的渠道线上化,而是更需要考虑如何降低交易的信任风险,从而提高消费者的首购率和复购率。
市场需要可靠标准水果品牌们在线上渠道遇到的核心挑战,其实本质还是水果商品的标准问题。对于这个痛点,其实已经有头部渠道平台通过带头制定水果零售标准的方式,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
去年12月饿了么第一次发布了行业性的水果商品标准——阳光果切标准,根据其最新披露数据,目前该标准已经吸引超万家水果商家合作,而且从消费端来看,平台果切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超1倍。
市场很显然已经接受了这样的水果零售标准,原因就在于饿了么发起的这个“阳光果切”标准拔高了线上水果零售的门槛,给商家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一方面,这个标准有效拔高了水果商品,特别是果切商品的综合质量,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用户的疑虑,并且提高了消费者线上购买水果商品的体验。
因为“阳光果切”标准内对各种应季水果的果切操作全流程都做了极为详细的规定,甚至包括果切的形状、大小、长度等,同时也在标签、打包等方面作出了规范的要求。和没有标准的果切商品相比,有规范标准的果切商品更容易提高消费者的好感。
推荐阅读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高智能方程式|为什么QQ飞车里能开蓝翔挖掘机?
- 微信|微信状态还能这么玩?自动加上“监控”,好友吓坏了
- 收割|什么都不会怎么做知识IP?
- 大型超市|大型超市靠什么赚钱?很多人以为只靠卖货,其实还有2个隐藏途径
- 三七互娱|三七互娱投资副总裁林均全加盟字节 任抖音生态战略负责人
- 智能头盔|饿了么测试智能头盔 计划年内在发放超100000顶
- 天猫|电商行业怎么了?大批商家退出淘宝,4个原因很现实
- 银行信用卡|京东白条升级为“白条卡”只是“业务落地”?背后的业务逻辑究竟是什么?
- 熊猫烧香|还记得“熊猫烧香”吗?那制作这个病毒的小哥,现如今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