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数据泄露成本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创新高( 二 )
证书泄露的风险呈上升趋势
该报告还揭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即消费者数据(包括证书)在数据泄露事件中被盗,之后可被用于进一步发动攻击。82%的受访个人承认,他们在多个账户中重复使用相同密码,因此,证书被盗既是数据泄露的主要原因,也是数据泄露的结果,这导致企业同时面临多重风险。
· 个人数据暴露:在调查中,近一半 (44%) 的泄露事件都分析了暴露在外的客户个人数据,例如姓名、电子邮箱、密码,甚至是医疗数据,这些都是报告中最常见的泄露记录类型。
· 客户个人身份信息(PII)泄露造成的损失最大:与其他类型的数据相比,客户个人身份信息泄露造成的损失最大——每条个人身份信息丢失或被盗造成的损失高达180美元,相较于总体每条信息被盗造成的平均损失为161美元。
· 最常见的攻击方法:利用泄露的用户证书是攻击者最常用的切入点,本次研究涉及的所有漏洞事件中有20%,攻击者都是用这种方法来发动攻击。
· 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发现并遏制数据泄露:发现因用户凭证被盗而导致的数据泄露所需的时间最长——平均需要250天才能发现,相较于所有数据泄露类型的平均发现时间为212天。
现代化企业的数据泄露成本较低
虽然企业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进行的 IT 转型导致数据泄露成本增加,但是,那些没有为了实现经营现代化而实施任何数字化转型项目的组织遭受的损失更大。那些没有因为新冠病毒疫情而进行任何数字化转型的组织,因每次数据泄露事件而承担的成本比平均水平高75万美元(比平均水平高16.6%)。
研究表明,采用零信任安全方法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数据泄露事件。零信任方法是假设用户身份或网络本身可能已经受到攻击,在此前提下依靠人工智能和分析来持续验证用户、数据与资源之间的连接。拥有成熟的零信任策略的组织,其平均数据泄露成本为328万美元,比未部署该方法的组织低176万美元。
报告还显示,与前几年相比,更多企业正在部署安全自动化,从而节省了大量成本。大约65%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在企业安全环境中部分或全面部署了自动化,而两年前这一比例仅为52%。那些已“全面部署”安全自动化策略的组织因每次数据泄露而承担的平均成本为290万美元,而那些未部署自动化的组织的平均成本要高出一倍多,达到671万美元。
此外,对事件响应团队和计划的投资降低了受访企业的数据泄露成本。设有事件响应团队并对事件响应计划进行测试的企业,其平均成本为325万美元,而那些既没有响应团队,也未进行测试的企业,其平均成本为571万美元(相差54.9%)。
更多关于2021年报告的发现还包括:
· 响应时间:发现并遏制数据泄露所需的平均时间为287天(发现所需的时间为212天,遏制所需的时间为75天),比去年报告的时间长一周。
· 超大规模数据泄露:导致5000万至6500万条记录泄露的超大规模数据泄露的平均成本为4.01亿美元。[3]这比报告中研究的大多数数据泄露事件(泄露数量在1000-100000条之间)的成本高出近100倍。
· 按行业分析:医疗行业的数据泄露成本最高(923万美元),其次是金融行业(572万美元)和制药行业(504万美元)。虽然零售、媒体、酒店和公共部门的总体成本较低,但较去年也有大幅增加。
·按国家/地区分析:美国的数据泄露成本最高,每次事件的成本高达905万美元,其次是中东(693万美元)和加拿大(540万美元)
研究方法及其它数据泄露统计数据
IBM Security和Ponemon Institute对全球500多个组织在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期间经历的涉及10万条或以下记录的真实数据泄露事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发布了《2021年数据泄露成本报告》。本报告考虑了数据泄露事件涉及的数百个成本因素,包括法律、监管和技术活动以及数据泄露带来的品牌资产、客户和员工生产力损失等等。
推荐阅读
- 手机银行|漫谈金融产品数据可视化
- 商家|网购衣服7天内退货被拒,女子多次反映未果,商家晒出数据打脸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网易云音乐|「年度报告」刷屏,大数据真能代表你?
- 故障|中国电信网络故障频发!多地网友称行程码“数据查询异常”
- 大数据|中国电信:今日对大数据行程卡相关设备进行紧急扩容,异常已恢复
- 传播|金域医学最新回应:不存在“主动传播病毒”“丢失样本”“伪造数据”“瞒报数据”等情况
- 智通财经|太钢不锈(000825.SZ)董事柴志勇因涉嫌泄露内幕信息被证监会立案
- 泄露|松下称黑客在网络攻击中获取了求职者的个人资料
- 微信|企业微信最新数据:活跃用户数量为 1.8 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