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宋濂被朱元璋称赞,与刘伯温齐名,教朱标十余年,为何晚年获罪?

宋濂,字景濂,一生手不释卷,没有一日不读书,“于学无所不通”(《明史·宋濂列传》),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文章质朴简洁,与刘伯温并称为“一代之宗”,虽然没有像刘伯温那样获封爵位,可明朝的很多礼乐制度,多出自宋濂的裁定 。
宋濂|宋濂被朱元璋称赞,与刘伯温齐名,教朱标十余年,为何晚年获罪?
文章图片

宋濂先后教导太子十余年,一言一行,都以礼法劝勉,使之符合封建礼法规范,在论及前代兴亡之事时,必拱手说:“当如是,不当如彼”(《明史·宋濂列传》),太子每次都听得十分认真,言必称师父 。
宋濂随侍御前,随时随地进献忠言 。朱元璋在大封功臣之前,让宋濂留宿大本堂(明初宫内藏书之处),和他通宵达旦地讨论,宋濂根据汉、唐史实,提出自己的看法 。
由于降雨连连,朱元璋问宋濂:这是吉兆,还是凶兆?宋濂回答:“受命不于天,于其人”(《明史·宋濂列传》),而且宋濂认为:吉祥与否不在吉凶之兆,而在于是否仁爱 。
朱元璋坐车去祭祀方丘,“患心不宁”(《明史·宋濂列传》),宋濂从容进言:养心莫过于寡欲,若能清心寡欲,定然身体康健,朱元璋连连称赞 。
宋濂|宋濂被朱元璋称赞,与刘伯温齐名,教朱标十余年,为何晚年获罪?
文章图片

洪武六年七月,宋濂被封为侍讲学士,正四品,这年九月,朱元璋下令定散官品级,封宋濂为中顺大夫,正四品,想让宋濂处理政事,宋濂果断推辞 。
宋濂忠诚谨慎,长期在朱元璋、太子身边为官,从不攻击他人过失;他在自己的住所题写“温树”二字,若有人问他宫中之事,宋濂便指指这两个字 。
有一次,宋濂与客人在家饮酒,朱元璋秘密派人观察,第二天,朱元璋问宋濂:昨天是否饮酒了?客人是谁?吃的什么食物?宋濂照实回答 。朱元璋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有欺瞒朕 。有时朱元璋让宋濂评说群臣的优缺点,宋濂只评论优点,“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明史·宋濂列传》) 。
刑部主事茹太素的奏章长达一万多字,朱元璋一怒之下,问大臣的看法,“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明史·宋濂列传》),而宋濂挺身而出,直言劝谏,认为茹太素只是尽忠上奏,如果惩罚茹太素,不利于广开言路 。后来,朱元璋又看了一遍茹太素的奏章,发现确实有可采纳之处,于是把大臣召来严厉斥责,说:要不是宋濂,差点错怪进谏之人 。
宋濂|宋濂被朱元璋称赞,与刘伯温齐名,教朱标十余年,为何晚年获罪?
文章图片

朱元璋这样评价宋濂:“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明史·宋濂列传》) 。
意思是:宋濂跟随朕十九年,没有说过一句假话,也不曾议论他人的短处,始终如此,可谓贤人 。
洪武十年,宋濂告老还乡,此时宋濂六十八岁,朱元璋赐给他珍贵的丝织品,让他留着作百岁衣,他希望宋濂长命百岁,“藏此绮三十二年,作百岁衣可也”(《明史·宋濂列传》) 。
二、为何获罪?
洪武十三年,宋濂的宋慎牵连胡惟庸案,“帝欲置濂死”(《明史·宋濂列传》),经过马皇后和太子朱标极力求情,朱元璋下令赦免宋濂,将其流放四川茂州,“明日赦濂,安置茂州”(《明史·后妃列传》) 。第二年,宋濂在流放途中病逝于夔州,享年七十二岁 。
宋濂|宋濂被朱元璋称赞,与刘伯温齐名,教朱标十余年,为何晚年获罪?
文章图片

根据《明史纪事本末》的记载,马皇后是这样劝说朱元璋的:“民间延一师,尚始终不忘恭敬 。宋先生亲教太子诸王,岂忍杀之!且宋先生家居,宁知朝廷事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