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不姓商:你知道先秦时期人们的姓氏是如何形成的吗?
先秦时代,古人的称谓和记述主要是用名,而至于名前面用什么来标识就看语境的需要了,未必是用姓或者氏,有的时候是这个人的国家、氏族、地位、封地哪个比较有存在感或者比较重要就用哪个,并不意味着那个就是“氏” 。比如商鞅,他的名是叫“鞅”,文史资料和习惯上叫他商鞅,是因为他的封地在“商”地,号为商君,但他是姬姓的,卫氏,所以可以称卫鞅;他又是卫国公室的后裔,也可以算“公孙”,因此也可以叫公孙鞅 。但他的老祖宗,卫国的第一代国君习惯上却称为康叔封,他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因为卫国在康国故地,因此周成王时被称为“康叔”,他的名字是“封”,所以最常见的称谓记录就成了康叔封,但他可不是什么“康叔”氏,而是正经的第一个卫氏 。其他的什么唐叔虞等也是这种情况 。www.br />
文章图片
https://www.br />这时我们就要注意了,在先秦和之前,因地位、经历等不同,到底名前面放什么来标识是各人和各人不同的,不是一概而论什么“女讲姓,男讲名” 。比如,对国君就一般不称氏而称姓,比如齐桓公姜小白,就没人把他记做吕小白 。而他在还没当国君前是最常被称为公子小白,表示他是齐国的一个“公子”,或者干脆就叫他的名,类似的情况比如晋文公重耳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对国君而言,姓比啥都重要,是不是姬姓、姜姓、嬴姓等上古八大姓那是区分是不是华夏方国的重要标准,而且一旦成为国君,那么之前的氏他自己就不再用了 。还有,进入父系社会后,姓就只来源于父系,那种所谓姓随母亲的怕是把犹太人的习惯给栽过来了 。内容来自br />
但对卿大夫,就主要用氏了,比如管仲就是管氏的,姬姓 。毕竟要是一个比较老派传统的诸侯国,比如像鲁国这样,那超过半数卿大夫都是同一个姓是非常正常的,你要用姓的话那彻底分不清谁是谁了 。氏来源于国名或封地名的最多,如赵、魏、卫、宋等都是(赵和魏是封地) 。另外,一些特殊的诸侯国未必公室后代有以国名为“氏”的,比如晋国,这主要是因为晋国曾经经历过“曲沃代翼”和屠戮公子的内乱,一时“晋无公室”了 。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氏是可以改的,尤其是得到封地后整个世系一起改,但姓不行 。比如魏氏的始祖是毕万,他因功被封于被灭掉的国家魏国的地盘上,因此毕万的后人就把家族的氏给改成了魏了 。当年在晋国比较搞笑的是,晋文公时很活跃的荀氏(后来曾被韩赵魏三氏连带齐国一起围着打才能灭掉的智氏的前身)是从原氏分出来的,原氏得名于原国,但原国被晋给灭了之后被封给了先轸,先轸又把自己的氏改成了“原”…… /font>
而对一般平民,则以职业来作为名前标识的最多 。比如“师”在先秦是指乐手,因此很多乐手都被称为“师某”,后来甚至有些世代为乐手的家庭干脆就以“师”为氏了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平民就没有姓氏,只不过是没有被记录下来罢了,真正没有姓氏的只有奴隶,尤其是世代为奴的 。内容来自br />而女性之所以多以姓为标识,原因在于她们在先秦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婚姻,而姓对于婚姻有关键作用,后面会讲到 。copyright br />
文章图片
内容来自br />那为什么说先秦平民都有姓氏呢? 内容来自br />首先,先秦社会是从氏族社会发展而来prefer是什么意思的,还保留有大量的氏族社会特性,直到西周时所谓“平民”的政治地位都很高,他们是“国人”,是有类似古希腊城邦公民的政治地位的,有服兵役的义务(相对而言住在离城邦较远的区域,只纳税不服兵役的是“野人”) 。所谓“大师维垣”(《诗经-大雅-板》),指的就是这些国人是国家的军事基石,有人也认为这是在当时“大都不城”的情况下,国人就是周天子的军事屏障 。而且当时还是宗族社会,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平民有完整的宗族体系,平民都生活在宗族之中,特别是井田制下生产生活都是在一起的,没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姓氏 。内容来自br />
推荐阅读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小红书|等老了改名吗?小红书成功注册老红书商标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实体店|电商交税未来或成趋势,多数卖家不赞同,背后原因不为人知
- 商家|网购衣服7天内退货被拒,女子多次反映未果,商家晒出数据打脸
- 安九|网红安九售假雅诗兰黛,条形码无商品信息,多个平台鉴定为假货
- 供货|澳大利亚:为防供货中断,大型商超实施限购令
- focus seller|销量增涨1500%!GMV翻3倍!是谁在加速中国跨境商家出海变现?
- 跨境电商|商务部:跨境电商5年增长近10倍,去年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