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皇帝吃饭有筷子吗?古人用的碗长什么样?(图)

东方人用碗,西方人用盘 。因为中国人吃米饭,西方人吃面包;中国人吃米饭西方人吃面包是因为中国适合种水稻西方适合中麦子;大概是这样吧 。还有,中国面食为主的地区,好像有扁平的碗?那么我们很好奇的是在古代的时候,古人们用的碗是什么样子 今日新鲜事br />一、远古时代的餐具 www.br />
古时候皇帝吃饭有筷子吗?古人用的碗长什么样?(图)
文章图片
人类起初既无规范的进食方式,甚至也没有严格意义的烹饪,只是随手将食物取来送入口腔,一切顺其自然,人类在这一时代的饮食方式,与其它灵长类动物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因此并无餐具的存在 。人类饮食文化的真正萌芽和餐具的出现,是在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能够使用火和人工取火,从生食进入熟食阶段才开始的 。而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和制陶业的出现,则不仅标志着中国饮食文化的真正开始,也标志着饮食器制作和应用习俗的发生,这一时期在历史分期上属于新石器时代 。今日新鲜事br />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裴李岗文化出土的陶器中,属餐具的主要有碗、钵、盘、杯等,材质是泥和夹沙的红陶,此外还出土有骨质的餐勺,这些餐勺以兽骨为主要制作材料,常见的形状有匕形和勺形 。前者为扁平长条形,后者的窄柄有平勺,且制作较为讲究 。两种餐勺的表面磨制都很光滑,用于取食的一端往往还磨出刃口 。往往在柄端还打有一系绳的小孔,便于携带 今日新鲜事br />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和其他一些文化遗址出土的饮食陶器中,属餐具的主要有杯、钵、碗、盉、觯、觥、簋、壶(壶的形制除了早期的耀水壶、双连壶等以外 。新增了立式壶、三足壶)、豆、盘、皿、斝、尊、杯、高足杯、觚、角、爵等,材质有泥和夹沙的彩陶、灰陶、黑陶和蛋壳陶,此外尚有髹漆的木质餐具,如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碗,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最早的嵌玉漆器——高柄朱漆杯 。以及骨质的餐勺、餐叉,如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27件骨质餐勺,它们多用骨片磨成,这些餐勺都是长条形,有的尾端有穿孔,最大的长16.7厘米,在江苏邳县属大汶口文化的刘林遗址也出土了57件骨质餐勺 。此外,在龙山文化、齐家文化、河姆渡、马家窑文化遗址,都有数量不等的骨质餐勺或餐叉出土,但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餐具制作还是以陶土质地为主 。内容来自br />夏商周三代:餐具在种类上除沿袭前代外,出现了角、爵、枓、勺、箸 。制作材料除陶土外,还增加了铜(包括铅)、玉、骨、象牙,以及髹漆的木制品餐具 。如在北京市房山县疏璃河燕国早期贵族墓葬出土的彩绘贴金嵌绿松石漆觚、彩绘兽面凤鸟纹嵌螺钿漆罍和彩绘兽面嵌螺钿漆豆 。不过餐叉出土的比较少,仅见到河南郑州二里冈商代遗址出土的一件骨质餐叉 。从考古发掘所见的实物来看,箸大约是在这一时期才出现的,目前能看到的年代最早的箸出自安阳殷墟1005号墓,有青铜箸6支,为接柄使用的箸头 。今日新鲜事br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国的青铜冶铸业在商周时期发展到顶峰,青铜文化一跃而取代石器文化,青铜文化兴旺了一千余年 。青铜器普遍进入了商周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 。在商代青铜器中,饮食器具更是占据了绝大部分 。同时,因周朝以“礼”治国,礼乐盛行,宴饮活动成为国家礼治的重要内容,饮食活动和饮食器具往“礼”化方向发展,于是作为礼器的青铜餐具大量涌现,它们包括鼎、鬲、簋、盨、簠、敦、豆、铺、盂、盆、鍪、俎、匕、勺等饮食器,以及爵、角、觚、觯、饮壶、杯、盉、斝、尊、壶、等酒器 。由于“藏礼于器”,奴隶主阶级的理想、道德、心理倾向也反映在青铜餐具的制作风格上,故青铜餐具从一开始就带上了神秘和威严的色彩,形成按照礼制组合的所谓鼎制度,明确规定不同地位的人使用器具的数目,即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这使得青铜餐具既是祭祀时使用的礼器,也是日常生活用具,具有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双重性质 。https://www.br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餐具 [985424.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