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弄懂两者的区别,才不会闹笑话

“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叠鼓乘朱轮 。父兄三叶皆尚主,子女时代为妃嫔 。”
这是唐代诗人崔颢描述的读书人在考取功名出将入相之后,家族盛宠不衰的繁荣景象 。
或许是受到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很多人对于读书人考取功名之后,所谓的“入相”不甚了解 。不知道这里所谓的“入相”究竟是丞相,还是宰相 。同样,甚至有很多人就干脆将丞相和宰相混为一谈 。
丞相|“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弄懂两者的区别,才不会闹笑话
文章图片

到了明洪武十三年的时候,明太祖更是为了亲决国策,彻底将宰相制度废除 。至此,传承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和宰相之职彻底消失了 。
随后在明、清两代,因皇帝实在不胜庶政繁琐的缘故,设立了内阁大学士以辅佐皇帝,表面上似乎是大学士在行使宰相的职责和权力,但实际上都已经没有了往日丞相和宰相的说法和名份 。
由此可以得知,宰相和丞相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也就是说所有可以称之为宰相的官员统合起来,其权力和职责便可以抵得上一个丞相 。从某种方面来讲,人们将宰相和丞相混为一谈,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在某个历史时期,丞相和宰相的职责和权力是高度重合的 。
那么,丞相和宰相的具体区别是什么呢?
其实,从丞相和宰相的官职演变过程来看,两者区别主要体现在权力职责和制度方面 。
丞相|“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弄懂两者的区别,才不会闹笑话
文章图片

三、区别
前面说过,宰相并不是具体的正式官名,而是国家制度下的一群人的通称 。只不过一开始的时候,丞相因其特殊的权力和职责,宰相的称呼落到了丞相这个正式官职头上 。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化,皇帝觉得丞相权力和职责太大,于是将权力和职责分摊给许多大臣,丞相这个正式官职就时有时无,但宰相这个称呼则是落在了那些被分摊到权力和职责的大臣身上 。
也就是说,从权力和职责方面来看,丞相是一种非常集权,而且地位特别高的正式官职,而宰相并非是正式官职 。尽管宰相也拥有着丞相的一部分权力和职责,但很明显跟丞相相比是差远了 。从这一点来看,宰相更像是一种制度 。
通俗的来说,倘若把一个国家所有行使宰相权力和职责的众大臣全部废除,再将其集中到一个人的手中,那么这个人毫无疑问就可以称之为丞相 。反之,将丞相的正式官名废除,并且将其权力和职责分摊给众大臣,那么他们就是宰相 。
总的来说,这就是丞相和宰相的区别 。至于丞相和宰相之间的变化和演变,其实就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了 。譬如说,在封建王朝社会的早期,丞相一职被设立,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帝王为了巩固王权,就将丞相一职废弃,逐渐采用了宰相这样的制度 。
丞相|“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弄懂两者的区别,才不会闹笑话
文章图片

因此,可以简单的来说,丞相和宰相的区别就是,前者是一个人行使辅佐帝王职责的官职,而后者是一群行使辅佐帝王职责的官员 。
结语:
春秋时期宰相便已经出现,到了秦朝时期,丞相一职设立,宰相的职责便落到了丞相的头上 。景帝中元五年之后,丞相被改为“相”,随后被改为“相国”、“大司徒”、“大丞相”、“宰相”等官职 。正因“丞相”和“宰相”官名改来改去但职权一样的缘故,使得人们经常将两者混为一谈 。
尽管宰相称谓出现的时间并不比丞相一职出现的时间晚,但随着时间的演变,宰相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由丞相演变出来的制度 。即便后来宰相制度被废,但内阁大学是行使的职责和权力依然跟宰相类似,只不过权力和职责被削弱了许多而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