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兴趣电商,是新机遇还是伪概念?( 二 )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增长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
与电商刚崛起的时代不同,如今网购已演变为一种基础消费形式,成为大多数用户日常生活的基础组成部分,而此时大部分用户已经跨越了生存需求阶段,越来越愿意为自己的兴趣付费。
抖音电商总裁康泽宇提到,当前用户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升级,早期大众消费时代,消费者需要什么买什么,现在消费者生活富裕了,出现了很多精品店、Shopping Mall,消费者逛街过程中,没有什么特别明确的需求,只是看到什么喜欢买什么。
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网络视听报告)显示,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经达8.18亿,占网民整体的87.0%,其中,抖音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在报告进行的专项调查结果中,其中46.9%的用户每天看综合视频的时间在1-2小时,对于短视频而言,这一数字为34.8%;此外,有16.1%的用户每天收看综合视频的时长在2小时以上,对于短视频而言,这一数字为18.2%。
从各项维度来看,短视频已经成长为互联网行业第一大用户时长、流量和内容的聚集地。
这意味着,很多用户的喜好在短视频这个巨大的内容平台上展示,他们对感兴趣的内容点赞和评论。
根据用户喜爱的内容,发现用户的潜在需求,给他们推荐他们感兴趣的商品,这是兴趣电商最大的特点。
但要做好这件事并不容易,当消费者的需求不明确的时候,商家要怎么帮助用户发现潜在需求?平台又怎么帮助商家将商品推荐给感兴趣的人?
二、兴趣电商,重在兴趣兴趣电商,真的能带来成交吗?
兴趣电商对应的消费特征是,用户存在潜在的消费需求,但并不知道真正契合自己需求的是什么商品,或者说,在海量的商品信息、层出不穷的新科技新产品面前,消费者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和需求究竟应该以怎样的产品形态出现。
而在用户观看短视频或直播的过程中,丰富而生动的内容会激发出用户潜在的消费需求,从而转化为商品订单。
在招商证券的《直播电商三国杀》报告中提到,直播带货能够带动观看用户的消费欲望:超过60%的用户表示直播带货能够非常大或者比较大地引起消费欲望。
抖音创作者马玲敏最先感觉到了这一趋势。三年前,马玲敏只是在朋友中最先玩抖音,平常拍摄的也都是自己上下班的日常,而在一次无意中,她拍摄了一条云南特色美食”油炸玫瑰花”的视频,这让其一夜涨粉五万。
当地习以为常的食物与乡货,在外界看来却是新鲜事、新鲜好物。马玲敏捕捉到这种变化后,开始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将更多云南的特色乡货传播给更多地方。
2020年,马玲敏与团队小伙伴,走了上万公里路,探访了30多个云南村庄,在传播云南特色乡货的同时,也卖出了2.5万件当地特色美食,年销售额达到123万元。
马玲敏的案例,正展现出兴趣电商的独特性与商业价值。如果没有抖音短视频和直播,马玲敏或许还是一个幼儿园老师,而没有她的传播,全国各地的用户也不会知道众多云南特色乡货。
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货找人的路径得以实现,而依托优质的内容,才是真正推进兴趣电商诞生并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更多的创作者,正在短视频平台上输出着优质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都蕴藏着商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