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与其他朝代,明朝276年的国祚又是怎么被终结的?(图)( 二 )


更可笑的是,这群所谓的饱学之士在破城之日纷纷向李自成投降,这与他们的仁义道德大相径庭,一个国家的高官都是如此气节,这简直的可悲可笑 。[985424.com]
在明末,最有威胁的就是两股势力 。东北的后金和西北的李自成 。北京恰恰夹在二者之间,犹如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既要预防后金的入侵,又要与李自成周旋 。长城的失修导致后金常常到北京骚扰,一旦北京有问题,那么辽东的军队就要回来 。长途奔袭,军队疲惫不堪 。西边李自成又虎视眈眈 。当初的第一大将袁崇焕因为反间计被斩首,洪承畴和祖大寿投降后金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缺少了有能力的军事指挥官,再厉害的军队都犹如乌合之众 。br />
相比较与其他朝代,明朝276年的国祚又是怎么被终结的?(图)
文章图片
备受争议的崇祯皇帝,虽说不是昏君,但能力确实不够 。从教育方式来说,明朝皇帝几乎由太子产生,太子作为储君,接受的是如何做皇帝,管理国家的课程 。但是崇祯作为藩王即位,他不懂 。从小没有学过如何做皇帝,不懂其道 。执政只能依靠个人判断 。www.br />我们来看看他在位17年里的政绩:更换了19位首辅,处死17位尚书和11位总督 。这就是典型的不懂为君之道做法 。[985424.com]
作为一个领导,频繁更换管理层,这对于国家是致命伤害 。往小了说,执行者的能力参差不齐不说,还影响办事效率 。大了说就是领导心浮气躁,过于激进 。如果一家企业,老板没有足够的魄力和能力,遇到事后过于急躁,以为频繁更换手下的人就能解决办法,那这样的企业就会出现一种极端 。执行者今天下达的命令,也许明天就下台 。然后下一任换一种命令,下面的又要再执行 。国家运转机制就会混乱不堪,无规可守 。内容来自br />
明朝276年的国运在1644年走向了终点,它的灭亡是偶然也是必然 。可以说是各方面的原因 。气候、人力、皇帝都应该负责 。但时光不可追溯,历史总能铭记 。我们分析的同时,或许在其中能找到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https://www.br />
【相比较与其他朝代,明朝276年的国祚又是怎么被终结的?(图)】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内容来自br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