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回|消失2年的「快时尚」,想在中国扳回一局( 二 )


Forever 21将品牌授权和店铺运营权交给中国公司,这和大多数海外品牌在中国市场时,会找一家服务商代为运营的逻辑相同——后者更熟悉中国市场,也熟悉复杂细碎的电商平台规则。对品牌来说,自己无需下场,也是一种更谨慎的轻量化尝试。
尴尬的Forever 21这种方式或许能卖得动货,但也可能带来问题。
Forever 21唯品会店与拼多多店售卖的服装有部分重叠,但价格差异巨大:譬如一件胸口女生半袖,唯品会价格是74元,而拼多多则标价99元。另一条高腰爱心牛仔裤,两家平台也有4元的价格差。
不同渠道的价格差会打乱品牌原有的价格体系,而店铺在不同平台呈现出的价值面,也会影响消费者对Forever 21这个品牌原来的认知。对品牌都是一种消耗。
事实上,它在2012年进入中国市场后,其实从未在中国市场获得绝对优势。不少媒体已经在Forever 21黯然退出中国市场时,就分析过它做错了哪些事:
在上海南京东路开出国内第一家三层楼的大店时,Forever 21曾掀起过一阵热潮。但它进入中国市场时,已经错过先发优势,快时尚领域的话语权已经牢牢被Zara和H&M;掌握。后期,它又因为质量问题和款式剪裁不符合亚洲人身形,失去对中国消费者的吸引力。
它在品牌或公司竞争上的优势也远不及Zara的母公司Inditex。如今,它在全球的门店数量仅剩600多家,Inditex也有收缩,但全球门店数量依旧超过6800家。光是Zara的全球门店数,也是Forever 21的3倍多。
2020年2月,Forever 21以8100万美元(约合5.23亿元人民币)的低价被西蒙房地产集团、布鲁克菲尔德房地产公司,以及品牌管理公司ABG组成的财团收购。有了强有力的支撑,以及充足的弹药,更关键的是,中国拥有超1.6万亿规模的服装市场,谁都不希望放弃这个巨大金矿。这也是Forever 21念念不忘卷土重来的原因。
快时尚卷土重来?“活过来”的快时尚品牌不止Forever 21一家。
根据赢商网的报道,今年上半年,快时尚品牌加快了开店步伐:MJstyle、优衣库、UR、无印良品、C&A;、GAP六家快时尚品牌合计新开了126家门店。尤其在第二季度呈爆发式增长,开店98家,达到近4年新高。
开店门店数量增长,不代表曾经占领大量女性衣柜的传统快时尚品牌还能再现往日风光。
原因有几方面——
1、传统快时尚的份额正在萎缩:顶着“快时尚”标签的品牌希望消除误解;供应链和服装行业创始人的变化,会带来中国服装新品牌的爆发。
开店量排名第二的优衣库,实际上并非快时尚品牌。
它不快,也不追赶时尚。拿曾经的快时尚之王Zara参照,一年2万个单品,一件衣服从设计到生产、运输、销售,最短只需要15天。H&M;大概在20天,优衣库一年只有1000款商品,而且从生产到上架,得花上3、4个月时间。优衣库也一直在摆脱“快时尚”的标签,强调自己是一家不断进行面料创新的科技公司。
无印良品走的则是另一条路。它本身就不以层出不穷的款式迭代赢得消费者的品牌,核心单品,永远都是围绕那些个人洗护、文具、床品等生活方式展开。无印良品母公司日本良品计划,在7月21日明确提出要在中国市场提速:将从2024财年(截至2024年8月)开始,每年在中国以目前两倍速开设50家店,还将组建负责中国业务的经营团队。
天猫服饰潮服鞋靴的总经理鹿游对「电商在线」提及他在近十年来看到的行业变化:当下的中国服装创业者,不像10年或20年前,那批来自工厂、供应链或零售的创业者,更多从广告媒体、文化潮流,甚至手机电脑行业跨界而来。
他们的最核心特质,就是比过去更能讲好品牌故事,也能充分利用如今成熟的中国服装供应链,完成他们的设计与商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