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面对曹魏要处于绝对下风,诸葛亮为何还要穷兵黩武?

刘备死后 , 诸葛亮曾在数年内发动五次北伐 , 其后继者姜维也完全延续了这一路线 。那么 , 为何明知面对曹魏时出于绝对下风 , 诸葛亮还要如此“穷兵黩武”?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一起来看看吧! [985424.com]
“小国寡民、穷兵黩武” , 对于诸葛亮主政后疯狂北伐的行为 , 别说我们现代人 , 即使在当时蜀汉朝廷内部 , 反对声也从未消停过 。copyright br />公元228年初 , 诸葛亮首次北伐 , 虽然一度势头喜人 , 甚至让曹魏的关中地区骚动不安 , 但由于在街亭遭受惨败 , 不得不撤回汉中 。今日新鲜事br />由于这次失利 , 不仅马谡被杀 , 诸葛亮本人也自贬三级、由丞相降为右将军 , 同时也让蜀汉朝野认识到了双方的实力差距 。br />
但诸葛亮本人并没有因此丧气 , 他“考微劳 , 甄壮烈 , 引咎责躬 , 布所失于境内” , 即考核奖励战功、慰问烈士家属 , 同时自我批评、大大方方公布自己的过失 , 此外还“厉兵讲武 , 以为后图”——厉兵秣马、训练队伍 , 准备下次出征 。https://www./font>
明知面对曹魏要处于绝对下风,诸葛亮为何还要穷兵黩武?
文章图片
就在同年11月 , 得知曹魏在东线东吴方向遭受失利、关中军力东调的消息 , 诸葛亮决定发动第二次北伐 , 但在朝廷中迎来了大范围的质疑:汉诸葛亮闻曹休败 , 魏兵东下 , 关中虚弱 , 欲出兵击魏 , 群臣多以为疑 。https://www.br />
这个“多”字的范围很模糊 , 但显然反对者不在少数 。鉴于师出有名、方能无往不利 , 诸葛亮向刘禅上书一封 , 将其北伐的原因解释得相当透彻: https://www.br />其一:“先帝深虑以汉、贼不两立 , 王业不偏安 , 故托臣以讨贼 。” [985424.com]
也就是说:北伐这事 , 是先帝刘备亲自安排下的的事业 , 并不是我诸葛亮想要穷兵黩武 。而刘备之所以留下这样的战略安排 , 则是出于维护蜀汉政权合法性的需要 。在古人的观念里 , 只有占据了中原的政权 , 才能被视为华夏正统;蜀汉偏居一隅 , 它的立国之本 , 就是以汉朝正统自居、是过去四百年大汉朝廷延续 , 所以才定国名为“汉” 。若与曹魏相安无事、井水不犯河水 , 那等于是默认了自己是地方割据政权 , 那么刘氏的朝廷会完全丧失道德性及存在的法理基础 。没了义正辞严的大旗 , 那蜀汉朝廷还怎么聚人心、带队伍? copyright br />
其二:将士的自然损耗严重 [985424.com]
诸葛亮称 , 自己在汉中仅待了一年 , 赵云、马玉等70多位大小将领 , 以及1000多名“突将、无前、青羌、散骑、武骑”等精锐士兵因年龄等原因自然死亡 , 这些将士 , 是刘备之前辗转中原各地积攒起来的精兵 , 并非益州一地所能提供的:“皆数十年之内 , 纠合四方之精锐 , 非一州之所有” 。因此 , 如果就这么按兵不动下去 , 几年后蜀汉军队骨干丧失殆尽 , 届时更无法与曹魏抗衡 。copyright /font>
明知面对曹魏要处于绝对下风,诸葛亮为何还要穷兵黩武?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