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子去向何方 自助捐精遭遇法律伦理双重风险【多图】

自助捐精网相关小知识,以下是知识相关内容: 今日新鲜事br />一女孩指着报纸对男友说“:你看,报纸上说,捐精一次可以补助300元 。”男“:你想怎么样?” www.br />女“:如果你受得了的话,我想年内买套房……” 今日新鲜事/font>
这是流行于网络的一个段子,说的正是时下的热门话题———捐精 。内容来自br />据广东省人类精子库统计,95%以上的捐献者是大学生 。参与捐精活动的理由因人而异,有人认为这是一项社会公益活动,也有人为了买新手机和新电脑将它视为“兼职” 。合格者供精的次数一般为10次左右,每次300元,意味着有3000元的补贴,堪比一学年的奖学金 。/font>
不过,一面是各大精子库频频告急,一面是翘首企盼的无精夫妇,一个自助捐精的市场悄然走俏 。https://www./font>
与传统捐精相比,自助捐精由于更便于供受双方的自由选择、效率高等特点,受到很多无精夫妇的追捧 。然而采访人员在采访中发现,缺乏法律认可的自助捐精兼受着法律与伦理的争议 。/font>
需要精子的夫妇至少得等两三年 内容来自br />“按照目前的状况,一对需要精子的夫妇,可能要等待两三年的时间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采访人员 。copyright br />等待背后是普遍性“精荒” 。2001年,我省一家医院获批对无精夫妇进行人工授精 。此后,共有1400多对夫妇预约登记想要精子 。但由于缺少精子,截至去年,仅800多人顺利获得精子,其余的还在排队等待中 。今日新鲜事br />
采访中,采访人员在该医院走道上遇到一对从温州赶来预约精子的夫妇 。30多岁的小强(化名)是私企老板,年前被诊断出睾丸完全性衰竭 。“不可能生孩子了 。”小强告诉采访人员,自己是独子,接手的是家族企业,父亲一直希望能有个孙子传宗接代“,实在不忍心告诉家里这个事” 。https://www.br />像小强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数据显示,2009年,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 www.br />妇产科医院就接待了12.55万人次不孕不育患者 。其中,约10%的夫妇必须通过人工授精或试管婴儿等辅助生育技术孕育孩子 。br />当听说预约的时间起码得3年时,小强心中美好的憧憬烟消云散 。“之前听朋友说,有专门提供精子的网站,我们打算去试试 。按照我们的要求找一个人,私下联系捐助的人 。”小强说 。copyright br />这种不通过向国家指定精子库捐赠,而是通过自行联系、约定捐赠的民间行为,被称作“自助捐精” 。“我觉得挺好,一方面我可以选择和我外貌相似,符合智商高、健康等条件的优质精子,另一方面快,不存在长达3年的等待时间 。”小强对采访人员说 。内容来自br />自助捐精背后法律风险不小 /font>
【我的精子去向何方 自助捐精遭遇法律伦理双重风险【多图】】由于缺少保证互盲的中介环节,自助捐精陷入了法律困境 。https://www.br />卫生部《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设置人类精子库应当经卫生部批准,精子的采集与提供应当在经过批准的人类精子库中进行 。今日新鲜事br />
“在我国,合法的捐精渠道只有一个,即男性到设在各地的人类精子库自愿捐献精子 。”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人类精子库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采访人员,精子库工作者根据互盲原则,通过密码制度,对供受双方进行编号,从而隐藏双方的真实身份 。同时,捐赠者需要签署一份弃权协议,放弃因捐精产生的一切权利,相应的也受法律保护豁免可能产生的责任 。/font>
1991年7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以人工授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的复函》中指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一致同意进行人工授精,所生子女应视为夫妻双方的婚生子女,父母子女之间权利义务关系适用《婚姻法》的有关规定 。” br />“人工授精所采用的精源不同,带来的法律问题也有所不同 。如果精源来自生父,所生子女与正常受孕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相同毋庸置疑 。如果精源来自生父以外的男性,法律问题就会增多,所以最高法院有上述规定 。但在自助捐精中,双方并不是通过合法途径实施的捐精,往往也不签署正规的知情同意文件,就会隐藏巨大风险 。”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律师陆凤麟说 。copyright br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