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森|郑成功临终前下令处死妻子、长子和孙子,却反遭其害,这就是人性

郑成功这个名字,自带有光环,闪耀在中国的历史上,作为一位民族英雄,他担得起后世所有的尊重 。
郑成功出生在日本,是他父亲在日本经商期间,与郑成功母亲田川氏结为夫妻时,生下的一个儿子 。郑成功在日本出生的地方,至今还立着一块石碑,每年的7月14日,都有祭拜郑成功的活动 。
1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一位海上的商人,本身也带有绿林性质,主要生活区域在福建,平时在海上漂泊 。后来郑芝龙被明朝招安,郑成功也跟着父亲一起发展,不仅依靠自己的学识考中了秀才,还考入了南京的国子监 。
郑森|郑成功临终前下令处死妻子、长子和孙子,却反遭其害,这就是人性
文章图片

郑成功一世英雄,从没有半点毁节之事,如今却因为儿子郑经蒙羞,他怎能不气?盛怒之下,郑成功下令将妻子董氏、长子郑经、孙子郑克臧以及陈昭娘全部处死,前去执行命令的人是郑成功的堂兄郑泰,只不过郑泰觉得郑成功是在气头上,而且他也不能杀这些近亲啊,任务就没有完成 。
但是,郑成功却并非一时冲动,他再派另一拨人前去厦门执行命令,这次的结果更糟,这拨人确实执行郑成功的命令,但是厦门的将士们却集体抗命,拒不执行郑成功传达的指令,不久,郑成功就在忧愤中去世了 。
郑森|郑成功临终前下令处死妻子、长子和孙子,却反遭其害,这就是人性
文章图片

及至他病危时,都督洪秉诚调药送至床前,他将药投地,叹曰:自国家飘零以来,枕戈泣血,十有七年,进退无据,罪案日增,今又屏迹遐荒,遽捐人世,忠孝两亏,死不瞑目,天乎天乎!何使孤臣至于此极也!吾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 。复顿足捶胸,双手抓面,大呼而逝 。——《闽海纪要》
上文是引用一段《闽海纪要》中的记载,郑成功临死前的感叹的一番话,让人每次诵读都感觉怅然若失,慷慨悲歌,忠孝两亏,一句“何使孤臣至于此极也!”让笔者每每读之落泪 。
3
郑成功当时外感风寒,而且多年来在台湾也有水土不服的症状出现 。他当时正在备战,身心疲惫 。无论是南明永历帝被吴三桂所杀,还是父亲郑芝龙被杀,祖坟被掘,都让郑成功内心郁结,君、父之仇,不共戴天 。
郑成功不能尽忠罢了,此刻又闻听正经的丑事,又丢了“孝”,让他悲痛如割,最终又遭遇厦门众将士集体抗令,最终郁郁而终,这也导致郑经的母亲一辈子都不原谅郑经 。
有一点值得注意,为什么郑成功最后的命令受到厦门将领的集体抗令?难道他们都是重感情的人,舍不得执行这样的命令吗?当然不是 。
郑森|郑成功临终前下令处死妻子、长子和孙子,却反遭其害,这就是人性
文章图片

郑经以长子的身份,一直得到郑成功的培养和资源倾斜,郑经又独自担当镇守厦门的重任,厦门虽然归郑成功管辖,但是却相当于郑经自己的根据地,当地的将领自然也都是郑经的亲信 。
但是,这不是将领们抗令的原因,他们敢抗令的根本原因,是郑成功当时已经病重,任傻子都能看出来,郑成功命不久矣,如果他真的生龙活虎,就亲自来厦门了,不会派什么传令兵 。
如果这些将领杀了奉命斩杀郑经,过几天郑成功去世,就会是其他人继承台湾的权力,他们的职位恐怕都不能保全 。如果他们在此时誓死抗令保护郑经,郑成功死后,郑经上位,就会对他们更加重用,他们也就能获得更多的富贵 。
就是在“趋利避害”的人性驱动之下,将领们忘记了君臣之道,丢失了对国的“忠”,守住了对“主子”的忠,用这样的方式气死了郑成功,吃着“郑成功”的血馒头,享受了后来郑经带给他们的富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