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福临|初期势如破竹让顺治帝产生迁都念头的郑成功北伐,为何最后会失败
1644年,清军入关之后,随即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步伐,而部分明朝宗室和文臣武将则在南方建立了一系列政权,史称“南明” 。面对岌岌可危的局势,部分南明将领试图扭转乾坤,重振河山,而这其中战果最大、也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1659年的由郑成功发起的北伐战争 。
从摧枯拉朽到惨败而归
自父亲郑芝龙降清后,南明隆武帝朱聿键不久也被清军俘杀 。不愿步其父后尘的郑成功继续着自己的抗清大业,并逐渐在福建沿海一带站稳了脚跟,建立了牢固的根据地,同时遥尊远在西南地区的永历帝朱由榔(也算是广义上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也封其为“延平王”(所以有些史书也称郑成功为“郑延平”) 。
文章图片
上图_ 明太明所建的南京城
而比较可信的是,郑成功认为南京城墙高大防御坚固,攻城会造成重大伤亡,为了保存实力所以进行围城,而初期的一系列胜利也让郑成功及其部将产生了轻敌情绪 。而南京不仅是当时的军事、交通、经济中心,更是明朝故都,无论是战略意义和象征意义都很重要 。如果能收复南京,对于南明一方也是巨大的鼓舞和支撑,反而对清朝也是一种重大打击 。无论如何,没有一鼓作气拿下南京确实是郑成功的重大失策 。
而南京之战失败之后,郑军不仅没能重振旗鼓,反而士气一落千丈,竟然一败再败,先前夺取的镇江、瓜州、仪征等全部丢失,最后只能铩羽而归 。这一点,身为最高统帅的郑成功自然难辞其咎 。
文章图片
上图_ 荷兰人笔下的明朝福建省地图
【爱新觉罗·福临|初期势如破竹让顺治帝产生迁都念头的郑成功北伐,为何最后会失败】其次,海上起家的郑成功过于依赖水师,陆战能力存在短板
海上起家的郑成功,其水师战力在当时确实堪称冠绝天下,在福建、浙江沿海的一系列作战中,也多次重创大败清朝水师 。然而,在深入内地的北伐作战中,陆战却更是起到关键的作用,而这一点郑军明显存在严重不足,表现的就是过于依赖水师,安营扎寨也都是在沿江一带,并没有进一步向内陆扩展战略纵深 。
而在南京一带的地面作战中,面对陆战能力强大特别是有绝对骑兵优势和拥有众多火炮的清军,郑军陆战的短板就暴露无遗,尽管有水师的支援,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
在北伐惨败后,郑成功也意识到与清廷在陆上争雄已经不太现实,从而转而向海上发展,以收复台湾为反清复明的基地,最终还是回归了自己海战特长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图_ 郑成功收复台湾 画报
再次,南明政权一直没有统一的领导核心,各派势力拥兵自重,缺乏协作配合
南明政权就其人口、面积、军队、经济等来说,其实还是具有相当实力的,不仅不逊色于历史上的东晋、南宋等同样“命运”的南迁政权,而且很多地方还有优势(特别是经济方面),即使不能恢复大明江山,与清廷南北对峙、划江而治之类,也并非绝不可能 。
然而,与历史上的那些南方政权不同的是,南明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个真正的领导核心,弘光帝朱由崧在位一年就被俘杀,后来又有多位明朝皇室出来称帝称王,这边隆武在福建称帝,那边浙江又搞了个鲁王监国;这边永历在西南称帝,那边朱聿鐭又在广东称帝改元“绍武”,各位帝王互不服气,甚至针锋相对兵戎相见 。宗室互相内斗,而手握重兵的将领们也逐渐“军阀化”,视军队为私产,甚至出现了互相攻伐,抢夺地盘的丑剧 。清军大兵压境,南明内部竟然还是在内卷不断,真是让人无比心痛加心寒 。
推荐阅读
- 运营商|Verizon与亚马逊达成LEO卫星合作 初期将用于基站回传服务
- 爱新觉罗·州棠|生活在香港的爱新觉罗皇族后人,低调且有皇族范
- 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即位时真那么顺利吗?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形势
- 赵云|三国初期,张飞曾喊话,要一枪刺死赵云,如果真的两人单挑谁赢?
- 爱新觉罗·胤祉|康熙第三子胤祉是真没有野心还是善于隐藏?雍正一句话就点透了他
- 周天子|春秋初期的周天子究竟有多惨?
- 徐国|西周初期周王的眼中钉——东夷霸主:徐国
- 爱新觉罗·玄烨|清康熙帝被誉为千古一帝,名副其实吗?
- 爱新觉罗·胤礼|为何雍正遗诏中特意嘱咐乾隆要善待果亲王胤礼?这中间有何原因?
- 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用30名宫女做实验,导致4人死亡,实验成功后造福人类上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