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鸯在三国时期为何会被人忽略?他的能力如何

文鸯在三国时期为何会被人忽略?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
七进七出,出自京剧长坂坡、豫剧长坂坡、秦腔剧长坂坡等戏剧艺术,原型为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追击刘备的长坂坡之战 。据《三国志·赵云传》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 。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因为在长坂坡之战中的勇猛表现,赵云成为三国乃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猛将的典型人物 。
不过,对于赵云来说,七进七出的说法主要出自京剧长坂坡、豫剧长坂坡、秦腔剧长坂坡等戏剧艺术 。而在三国时期,则有一位名将在正史中取得了类似的成就,这就是本文所要说的文鸯 。据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魏末晋初时名将文鸯曾有过有七进七出之事 。公元255年,司马班率领八千骁骑追击文鸯 。文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 。”不过,对于正史中勇猛不输赵云的文鸯,结局却十分凄凉 。
首先,文俶(238~291年),字次骞,小名阿鸯,世称文鸯,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文鸯和建立曹魏的曹操是同乡 。在古代历史上,同乡之间的关系自然更加亲近,比如许褚这位猛将,之所以能成为曹操的保镖,不仅是因为他勇冠三军,也是因为他是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文鸯是曹魏扬州刺史、前将军文钦之子 。文钦骁勇善战,又因为与曹魏一族同乡,特别得到当时得势的大将军曹爽的厚爱 。不过,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文鸯的父亲文钦显然失去了靠山,后来文鸯随其父驻守扬州,以防御吴国 。嘉平六年(255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黜皇帝曹芳 。时任镇东大将军的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等,被司马师的不臣举动激怒,决定起兵勤王 。
文鸯在三国时期为何会被人忽略?他的能力如何
文章图片
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意味着文钦、文鸯父子可以视为忠于曹魏的实力,也即和司马懿家族站到了对立面 。正元二年(256年),文钦和毌丘俭等人在寿春起兵,讨伐司马师,这也是“淮南三叛”的 第二叛 。彼时,文鸯才十八岁,勇冠三军,告诉父亲:“趁敌人还未站稳脚步,马上袭击,一定可以大败敌军 。”于是文钦率兵袭击,与文鸯分兵二路,趁夜夹击司马师 。彼时,司马师本来眼睛就出现了疾病,因为文鸯突然来攻,使得司马师大惊,带伤的眼珠从肉瘤疮口内迸出,疼痛难当;司马师恐有乱军心,只能硬撑下去 。

【文鸯在三国时期为何会被人忽略?他的能力如何】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司马师最终平定了这场叛乱 。但是,文鸯所带来的冲击,无疑加重了司马师的病情,成为他在这一年病逝的重要原因 。
根据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的记载:钦将引而东,鸯曰:“不先折其势,不得也 。”乃与骁骑十馀摧锋陷陈,所向皆披靡,遂引去 。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 。
文钦要率军回寿春(今安徽寿县),文鸯认为一定要挫一挫司马师军士气,便与骁骑十余人一同杀入敌军阵中,所向披靡,然后才引兵离去 。接着司马师派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来到,文鸯单枪匹马冲入数千骑兵阵中,转眼间便杀伤百余人,进出六七次,追骑不敢逼近 。对此,在笔者看来,经此一战,文鸯的勇猛,自然可以和吕布、许褚、典韦、马超、赵云、关羽、张飞等之前的猛将相提并论了 。毌丘俭兵败寿春后,文鸯随文钦投降吴国 。不过,对于文鸯来说,并没有一直留在吴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