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刘宏这位东汉皇帝,他又是如何视财如命、疯狂敛财?

汉灵帝刘宏是汉献帝的父亲,东汉王朝的掘墓人 。说起这位皇帝,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那就是被当皇帝耽误的土财主 。汉灵帝对钱财的喜爱痴迷程度,恐怕在历代帝王中无出其右者 。
汉灵帝究竟如何爱钱,又为何视财如命、疯狂敛财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抽提成办商业
汉灵帝敛财的手段之一,就是从国库里抽提成,美其名曰“导行费” 。
当时,无论是周边的番邦还是各州各郡,都会定期向汉朝进贡 。
这些金银财宝在纳入国库之前,都要由汉灵帝先行抽取一定的比例,作为自己的“业务提成”,堂而皇之地纳入到自己的小金库中 。
虽然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理论上,天下所有的物件都是皇帝家的,但作为成熟的封建王朝,也要首先讲究法制,必然有严格的公私之分 。
像汉灵帝这种巧立名目,公然将国库之中的财物据为己有的皇帝,史上也是少之又少 。
最后,就连他身边的大臣都看不下去了,吐槽说:“天下之财,莫不生之阴阳,归之陛下,岂有公私!”
可是,汉灵帝丝毫不予理会,依然我行我素,拼命收敛天下奇珍异宝 。
汉灵帝敛财的第二招是办商业 。
通过收取提成,积累了巨额的本金之后,汉灵帝竟然突发奇想,仿照洛阳城内的街市,在他的宫中开发了商业街 。
汉灵帝让自己身边的宫女、宦官分别扮成商人、顾客,沿街戏耍叫卖,甚至还有专人扮演成卖唱的、卖艺的和失足妇女 。
商业街上,摆满了各类生活用品和珍奇异宝,宛如今日的商业步行街 。
而汉灵帝本人也扮成商人模样,在集市中走来走去,买进卖出 。
通过自己杰出的商业头脑,汉灵帝甚至可以从宦官、宫女身上赚到钱 。
坑完了身边的小角色,汉灵帝又把目光瞄准了地方州郡 。
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以修建宫室为名义,要求各州郡向首都洛阳输送木材和文石 。
这些建筑材料运到洛阳以后,他又让负责验收的宦官对这些材料百般挑剔,均判为不合格,强迫各州郡以原价的十分之一就地贱卖 。
随后,宦官们又把这些材料倒卖给各州郡,为皇帝赚取差价 。
说起刘宏这位东汉皇帝,他又是如何视财如命、疯狂敛财?
文章图片
而当各地再次将这些材料运到洛阳时,得到的答案依然还是不合格,他们只能又原地贱卖 。
如此反复操作,汉灵帝的宫殿没建成,运来的木材甚至都烂掉了,但他的小金库已经盆满钵满 。
皇帝都做到这个份儿上,他身上的土财主成色,已经暴露无遗了 。二、卖官鬻爵
无论是收“导行费”还是办商业,对汉灵帝来说都属于小打小闹,他瞄准的是更大的市场,那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卖官鬻爵 。
自古以来,皇帝手上的绝对权力数不胜数,但唯一能称得上是独一无二的热销产品,无疑是他手上的人事大权 。
于是,汉灵帝别出心裁,开始对自己手下的高级官位明码标价:年俸六百石的官职,要价六百万钱,年俸二千石的官职,要价两千万钱,以此类推,按官索价,童叟无欺 。
如此一来,除了自己的皇帝宝座不卖以外,大汉王朝上至三公九卿,下至郡守县令,统统可以通过花钱买到 。
更令人感到拍案叫绝的是,汉灵帝卖官,还讲究随行就市 。
有些职位虽然等级相同,但其重要性和油水丰厚程度大不相同,于是,汉灵帝便要求购买者另外加钱 。
比如,有些地方大员属于封疆大吏,比一些京官还有实权,因而价格就要更贵一些 。
而有的人甚至可以靠自己的身价地位,在买官价格上讨价还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