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阙之战中,白起率领的秦国兵力在多少万人左右?(多图)

伊阙之战 , 发生在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 , 石窟开凿前的洛阳龙门 。秦国为打开东进中原通道 , 由大将白起率秦军在伊阙龙门大破魏韩24万联军 , 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 , 可谓白起的成名之战 。在伊阙之战中 , 秦国的兵力在12万人左右 , 也即大约是魏国、韩国联军的一半左右 。因此 , 从兵力上来看 ,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役 。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一起来看看吧! 内容来自/font>
【在伊阙之战中,白起率领的秦国兵力在多少万人左右?(多图)】当然 ,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 , 以少胜多的战役 , 也不是非常罕见的 。比如在汉末三国时期 ,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大家比较熟悉的战役 , 往往都是以少胜多 。内容来自br />
在伊阙之战中,白起率领的秦国兵力在多少万人左右?(多图)
文章图片
所以 , 对于伊阙之战来说 , 自然也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了 。伊阙之战后 , 韩、魏两国门户大开 。从周赧王二十四年至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91年-前289年) , 秦国先后进攻并占领了韩国的宛(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带)、叶(今河南省叶县南)、邓(今河南省孟州市西);夺取了魏国的轵(今河南省济源县东南)、河雍(今河南省孟州市西)、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市北)、皮氏(山西省河津市西)、河内郡大小城池61座 。那么 , 问题来了 , 伊阙之战 , 白起只有12万大军 , 为何能击败24万韩魏联军? 今日新鲜事br />
首先 , 就伊阙之战的起因来说 。周赧王十九年(前296年) , 魏襄王和韩襄王在同一年去世 , 韩国、魏国局势动荡 。也即韩国和魏国现在都是新任君主刚刚即位 , 还没有完全掌控局势 。所以 , 这个时候可以说是攻打韩国和魏国的最好机会了 。于是 , 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 , 秦昭襄王派兵攻打韩国 , 秦国将领向寿夺取了武始(今河北省武安市南) , 左庶长白起夺取了新城(今河南省伊川县西南) 。彼时 , 白起在秦国虽然已经崭露头角 , 但是 , 此时的白起还没有拥有长平之战后的威望 。换而言之 , 此时的白起还处在快速崛起的阶段 。今日新鲜事br />面对白起等人的进攻 ,  韩国派出使臣 , 赶往魏国 , 请求增援 。秦国是共同的敌人 , 韩、魏又有同盟关系 , 魏王并没有作壁上观 。魏王立即下令 , 命大将公孙喜(又名犀武)点齐人马 , 前去助战 。于是魏、韩国君起倾国之兵对秦国进行反攻 , 东周也派兵加入魏、韩联军 。在战国中期 , 秦国虽然进行了商鞅变法 。不过 , 秦国的整体实力还没有完全碾压山东六国 。因此 , 魏国和韩国相信二者联手之下 , 完全有机会遏制秦国的对外扩张趋势 , 这也是东周派兵加入的原因之一 。内容来自br />
在伊阙之战中,白起率领的秦国兵力在多少万人左右?(多图)
文章图片
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 , 秦昭襄王在丞相魏冉的推荐下 , 将白起升任左更 , 接替向寿出任主将 。同年 , 秦国军队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与以魏将公孙喜为主帅的韩、魏、东周24万联军对峙 , 秦国方面兵力不及韩、魏、东周联军的一半 。在这场战役中 , 白起率领的秦军 , 兵力大概在12万人左右 , 也即正好是韩魏联军的一半左右 。换而言之 , 这意味着两军交战的时候 , 韩魏联军可以两个打一个 , 这在冷兵器作战时代 , 已经是足够大的优势了 。copyright br />伊阙地势险要 , 位于洛阳以南 , 是秦国东出中原的必经之道 。伊水(南洛水支流)向北流入伊阙 , 从前大禹疏导此山以通水 。两座山相对 , 远望好像门阙 , 伊水从中间流过 , 向北流 , 所以称为伊阙 。对于用兵如神的白起 , 在伊阙之战中并没有贸然出击 。一定程度上 , 对于古代历史上的名将 , 往往都会先进行冷静的观察 , 等到时机合适的时候再突然出击 。与此相对应的是 , 普通的将领往往是贸然出击 。比如长平之战中 , 赵括刚来到长平的战场中 , 就率领赵军和秦军决战 。在缺乏足够信息的背景下 , 赵括最终吃到了败仗 。而他的对手白起 , 很早就学会在战场上冷静观察 , 并寻找对方的破绽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