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废掉太子李承乾后 魏王李泰为何也被废掉[图]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承乾和李泰,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今日新鲜事br />
公元643年4月,当李承乾、李泰争储风波彻底爆发后,当时已在位17年的李世民绝对没想到,自己英明一世,竟然也会犯下与父亲李渊的同样的错误,差点经历了人生中第二次骨肉相残的悲剧 。而果断废掉这两个儿子,既是他的补救措施,也是对过往的反思,最终确实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今日新鲜事/font>
文章图片
为啥说李渊、李世民犯下同样的错误呢?无论是玄武门事变,还是李承乾、李泰争储风波,在位的皇帝都是第一责任人 。copyright /font>
看到史书中关于李建成、李世民在玄武门手足相残的记载,我们感叹于亲情在权力面前的脆弱,却极少注意到一个情况:在李氏兄弟走到这一步的过程中,他们的父亲李渊扮演了什么角色? https://www.br />当初李渊称帝后,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李元吉则被封藩王,这属于常规操作,没什么问题; br />
不过在接下来,李渊在两方面的做法存在巨大争议: www.br />其一,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李渊过于偏好使用宗室为将,如李孝恭、李神通、李道玄......等等;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工作更是逐渐集中到了能力特别突出的秦王李世民身上 。www./font>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从道理上来说,让亲儿子掌握军权是最放心的;然而,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李世民的战功滚雪球般越来越大,李渊也只能不断给他加官进爵,最后甚至创造了“天策上将”这个位居藩王之上、太子之下的官位,同时还让其兼任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几乎掌握了关东地区的军政大权 。br />
文章图片
人的野心并不是天生膨胀的,大多与权力、地位成正比 。为大唐打下大半个江山的李世民,自然希望自己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幕府中的文武也希望自己的领导能成为未来的天下之主,以便自己随之提升,这都算是情有可原; https://www./font>
而李建成那边,对于弟弟的战功、威望自然是心存忌惮,即是李世民对储君之位没什么想法,李建成想必也定会设法除之而后快、清除自己的威胁 。https://www.br />
因此,兄弟俩围绕着储君之位展开了多年的明争暗斗 。这个时候,李渊的态度就非常关键了 。如果想避免局面向着不可控的趋势恶化,李渊应当机立断,要么坚持立储以长,旗帜鲜明地维护李建成,打压、剥夺李世民的权位;要么立储以贤,改立功劳赫赫、深得军心民心的李世民 。br />然而,这两种方式想要实行起来都会伴随着相应的代价,于是乎,李渊犯了第二个错误:在好几年的争储之战中,他几乎啥都没干,基本采取了和稀泥、模棱两可的态度 。这就造成了一个必然的局面:两大集团野蛮生长,最终在玄武门靠着计谋、武力,以血的代价自行决出了高下 。copyright br />
文章图片
从后来李世民对李渊的方式来看,他应当是心怀不满的:如果当初父亲当机立断,看在功劳、贡献的份儿上果断改立自己,怎么会让事情发展到兵戎相见的那一步?自己怎么会背上手足相残、弑兄杀弟的恶名? www.br />然而,“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随着李世民成为父皇,他也犯下了当初父亲犯下的错误 。www.br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长子,8岁时就被立为太子,自幼聪明可爱、宽厚仁慈,为了培养他,李世民也花了不少心思 。但是,随着年纪渐长,李承乾患上了腿疾,外形上受到损害,内心也随之产生了变化;加上察觉弟弟魏王李泰觊觎太子之位,他越发变得叛逆,经常有一些不合时宜之举; www.br />
推荐阅读
- 人事|阿里“太子”被废,马云女弟子“接班”
- 偏门|最没前途的几类工作,工资涨得少,你还会“废掉”,最好尽早换行
- 工资|最没前途的几类工作,工资涨得少,你还会“废掉”,最好尽早换行
- 李弘|太子李弘出局:仁厚柔弱不意外
- 武则天|相互辞让太子位,最终造就两大盛世,这样的兄弟俩你知道是谁吗
- 李世民|李世民的儿子李恪究竟有多强?为何千百年来,一直有人怀念他?
- 刘秀|互相谦让太子之位,造就两大盛世,这对古代兄弟你知道吗?
- 李渊|被李世民逼退位后,李渊真的逍遥自在地生孩子吗?事实正好相反
- 唐朝|从唐朝开始,李世民就派人寻找过黄河源头,其实黄河的正源在这里
- 秦孝文王|太子苦熬14年后当上国王,登基仅3天便离奇驾崩,孙子是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