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丁忧制度的演变与发展(图)

中华的传统文化之中,极重孝道,而在古代按照儒学的观念,在朝为官者,若是在位期间遇到了父母离世,那么不管其到底是什么位置,都要辞官回乡为父母守孝,而这种情况,在当时就被称作丁忧 。br />由于时代不同,有很多的汉字古代与现代的意思并不一样,丁忧也是如此,在《尔雅》之中,将“丁”解释为“遇到、遭逢”,而在《尚书》中,“忧”指的是“居丧”,古代家中遇到父母离世,儿女子孙们自然会忧伤,遵循传统为父母守丧 /font>
内容来自/font>
作为古代官吏必须遵守的规则,丁忧早在先秦时就已经出现并且确立了下来 。今日新鲜事/font>
周朝时的规制:子女为父母守丧三年,始死、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恩之杀也 。“三年之丧,天下之达丧也 。” 今日新鲜事br />
在东周即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的儒家体长重丧,所以也就提出了“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足以当大事”的思想 今日新鲜事/font>
。[985424.com]
《礼记》之中对于居丧的各个环节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衣食住行等规定很详细,时间是三年,之所以确定为三年,因为 br />孔子认为父母养育孩子,从呱呱坠地到童智渐开,大概有三年的时间,父母要须臾不离,浪费了三年的青春年华,而父母离世之后,子女也应该放下一些陪伴父母三年,以报答养育之恩 。[985424.com]
而在丁忧期间,不准婚娶、不能宴饮、不能作乐、不能生子、不能出游,也就是说,基本停止了所有的欢庆和娱乐活动 。https://www.br />
揭秘:古代丁忧制度的演变与发展(图)
文章图片
不过在秦与前汉时期,守丧还只是一种道德良俗,并非是法律强制规定的,有孝心有道德的人必须要做,其他人不置可否 。https://www.br />
然而到了东汉,对于居丧的诸多条件开始明文规范起来,甚至有些朝代将其明确违制入刑,居丧丁忧,逐渐也就成为了法律强制规定的一种制度 。今日新鲜事br />先秦时代,丁忧者的身份很宽泛,而到了后世,大多指的是官吏居丧 。内容来自br />古代的人,在父母死后,子女们按照传统礼法需要持丧三年,在此期间不能婚假娱乐,任官者也必须离职,这称作“丁忧”,而这样的规制起源于汉代 copyright br />。[985424.com]
古代的丁忧居丧极其重要,世人对此珍而重之 [985424.com]
在人类世界的大多数地方,父母离世都是很伤心的事情,在古代中华文化之中尤甚,先秦时代,孔子的学生宰予曾说:“ https://www.br />三年 内容来自/font>
之丧 内容来自br />
,copyright br />期已久矣!君子 [985424.com]
三年不为礼 www./font>
,br />礼必 今日新鲜事br />
copyright /font>
,br />三年不为乐 copyright br />
,br />乐 [985424.com]
必崩 /font>
/font>
旧谷既没 https://www.br />,今日新鲜事br />
新谷既升,钻燧改火 [985424.com]
,www.br />期可已矣 。内容来自br />”然而,宰予却受到了孔子的反问:“ www.br />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www./font>
”没想到宰予回答“安”,气得孔老夫子大骂:“ 内容来自br />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内容来自br />
揭秘:古代丁忧制度的演变与发展(图)
文章图片
宰予 内容来自br />不过宰予所说也的确是事实,守丧期间由于很多的事情根本就不能去做,所以自然也就会引起很多的麻烦,墨家对于儒家规制的三年之丧就非常反对,认为守丧的礼节规矩太多,会引起很多的祸端 。[985424.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