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后,为何仍有很多旧臣不服朱棣呢?( 二 )


第三 , 儒家理学确立时期 , 义理观念清晰 www.br />作为官方思想 , 虽然“君为臣纲”等观念是一种糟粕 , 但其强调的“忠、义、理、信”还是有可取的地方的 , 因此 , 对建文朝那些视死如归的大臣不能简单地说是愚忠 , 毕竟这些殉难的大臣大多是清正耿直之人 , 或是为民做主、为国献策的廉吏良臣 , 就像《明史》所说:“‘靖难’之役 , 朝臣多捐躯殉国……从容就节 , 非大义素明者不能也 。”这点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www.br />第四 , 宋代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地位一直低下 , 大明开国以后朱元璋对他们也不好 , 知识分子对之有知遇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心理情 , 由于建文帝的广施善政 copyright br />中国传统社会里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是在两宋 , 元朝时 , 知识分子的地位一落千丈 , 达到新低 , 元代民间社会有“十等”人的说法 , 其中“儒”排到了第八位妓女的后头 , 成为“老九” , 可见 , 当时知识分子是何等的压抑啊 , 因此元代的文人画都灰蒙蒙的 , 很荒凉 。[985424.com]
直到朱允炆上台后 , 一改朱元璋的严酷政治 , 主张“齐民以刑不若齐民以礼” , 他总想效仿三代之治 。建文帝性情文弱 , 温文尔雅 , 在朝堂上也不轻易责罚人臣 , 即便像尹昌隆那么样的乌鸦嘴 , 都快要爆料皇帝的私生活了 , 建文帝还是没有怪他 。在削藩问题上 , 有些观点已经近乎胡说了 , 但建文帝还是让人家讲完 , 并不治他们的罪 。建文朝政实在是宽松 , 想怎么样讲究怎么讲 , 只要不当着皇帝说“我要造反”就没事 。/font>
靖难之役后,为何仍有很多旧臣不服朱棣呢?
文章图片
建文朝士大夫有些经历了朱元璋时期那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政治生活 , 到了建文时代 , 感到了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 , 在这些打小就受儒家教育的知识分子来看 , 他们真的遇到了一位仁君 , 他们的儒家理想在不久的将来就要实现了 。copyright br />第五 , 传言建文帝还没死 copyright br />既然有人说建文帝逃亡了 , 那么作为建文朝的大臣大多抱定了不事二主的态度 , 期盼建文帝复辟 , 所以采取了跟朱棣不合作的态度 , 这也是为何那么多人追随和怀念建文帝的一个原因 。www.br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 , 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font>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