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南宋有着重铠甲步兵,是否也有拐子马一样的部队?【多图】

在宋金之战中,金军有一支被宋朝人称之为“铁浮图”的军队,在著名的顺昌之战中,金军就使用了“铁浮图”军队与守城的宋军作战,那么“铁浮图”究竟是一支什么军队呢?邓广铭先生在《有关“拐子马”的诸问题的考释》一文中指出了:“按实说来,铁浮图也只能是汉人给予的称呼,决非女真语 。”确实如此,金军的“铁浮图”又称“铁浮屠”(当时宋朝的顺昌通判汪若海在送呈南宋王朝的《札子》中描述金军时称:“其所将攻城士卒好铁浮屠,又日铁塔兵”),“浮屠”的意思是佛家的塔,所谓的“铁浮屠”其实就是说士兵全身披重甲好象铁塔一样 。(《宋史吴玠吴璘传》称:“金人有四长......四长曰骑兵,曰坚忍,曰重甲,曰弓矢 。”)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今日新鲜事/font>
既然南宋有着重铠甲步兵,是否也有拐子马一样的部队?【多图】
文章图片
从汪若海送呈南宋王朝的《札子》中描述金军“铁浮屠”“人进一步,移马子一步,示不反顾”,已经清楚的表明了这时的铁浮屠是步兵 。这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因为当时的金军正打算攻城,而攻城马匹无用武之地,只能够用步兵,金军的“三人为伍,以皮索相连”,不单止在顺昌之战使用过,类似的步兵攻坚作战方式,在陕川战场上与宋朝将领吴玠、吴璘兄弟作战时也使用过 。上述事实足以证明,顺昌之战所谓的“铁浮图”只是金军攻坚的步兵 。内容来自br />“铁浮图”这个形容重装步兵的词源自宋人并不是偶然的,事实上,宋朝也有类似类似“铁浮图”的军队 。南宋比较重视步兵的铠甲,连宋帝都要亲自过问 。据《宋史》记载:“绍兴四年,军器所言:'得旨,依御降式造甲 。缘甲之式有四等,甲叶千八百二十五,表里磨锃 。内披膊叶五百四,每叶重二钱六分;又甲身叶三百三十二,每叶重四钱七分;又腿裙鹘尾叶六百七十九,每叶重四钱五分;又兜鍪帘叶三百一十,每叶重二钱五分 。并兜鍪一,杯子、眉子共一斤一两,皮线结头等重五斤十二两五钱有奇 。每一甲重四十有九斤十二两 。若甲叶一一依元领分两,如重轻差殊,即弃不用,虚费工材 。乞以新式甲叶分两轻重通融,全装共四十五斤至五十斤止 。'诏勿过五十斤 。”宋军重步兵披着数十斤重的甲,其防护范围包括全身,与金军相比,也许并不逊色 。宋军步兵由于装备过重,有时甚至影响机动性 。柘皋之战中,宋军大败金军,但刘锜的军队“以步兵甲重,不能奔驰,下令无所取 。故无俘获焉 。”(《续资治通鉴 》之宋纪一百二十四) 内容来自/font>
宋军与金军不单止在重步兵的装备上相似,而且战术也相似 。在顺昌之战中,金军的战术是以“三人为伍,以皮索相连”的“铁浮图”军居中,以号称“拐子马”的铁骑为左右翼夹击 。其实类似的战术宋军也一样会使用,据《宋史吴玠吴璘传》记载: [985424.com]
初,胡盏与习不祝合军五万屯刘家圈,璘请讨之 。世将问策安出,璘曰:“有新立叠阵法:每战,以长枪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强弓,次强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 。约贼相搏至百步内,则神臂先发;七十步,强弓并发;次阵如之 。凡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 。遇更代则以鼓为节 。骑,两翼以蔽于前,阵成而骑退,谓之'叠阵' 。”诸将始犹窃议曰:“吾军其歼于此乎?”璘曰:“此古束伍令也,军法有之,诸君不识尔 。得车战余意,无出于此,战士心定能持满,敌虽锐,不能当也 。及与二酋遇,遂用之 。今日新鲜事br />在此战中,宋军中路步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 。”这种战术运用几乎与顺昌之战时的金军“铁浮图”一模一样 。这个现象非常有趣,宋军“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的作战方式与金军“铁浮图”是“三人为伍,以皮索相连”的作战方式雷同,不知是谁抄袭了谁,真是耐人寻味;而且双方也都在利用拒马辅助步兵作战 。(金军“铁浮图”“人进一步,移马子<马子即拒马>一 步,示不反顾 。”引自汪若海的《札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