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初期,宋朝的耕地面积得到怎样的大幅增加?(组图)
北宋初期大面积开荒,土地不抑兼并,农田规模扩大,为提高耕种效率,注重兴修水利,改进农具,改良品种,农业发展迅速 。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br />
许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现,例如梯田(在山区出现)、淤田(利用河水冲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田地)、沙田(海边的沙淤地)、架田(在湖上做木排,上面铺泥成地)等 。这大幅增加宋朝的耕地面积,到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达到耕地面积顶点七亿亩 。内容来自br />
文章图片
北宋时期,南方农民普遍使用龙骨翻车来灌溉,比龙骨翻车运转力更大的筒车,也用来引水上山,灌溉山田 。范仲淹的《水车赋》有“器以象制,水以轮济”之句,就反映了这种有轮轴、利用水力或牛力推动的筒车 。【在北宋初期,宋朝的耕地面积得到怎样的大幅增加?(组图)】www.br />
北宋政府两次在耕牛缺乏的地区推广“踏犁” 。“踏犁”是一种较好的人力翻土工具,四五个劳动力的功效相当牛耕的一半 。这对畜力不足地区解决耕田的困难起过一定的作用 。https://www.br />在北宋的墓葬中,往往发现成组的铁制农具,如犁、耧、耙、锄、镰等,其中耙、锄等中耕农具较多,表明了农民对精耕细作的重视和耕作程序的增多 。北宋农民还很注意积肥和施肥 。[985424.com]
他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认识到,土壤的性质不同,应施用不同的粪肥 。所谓“用粪如用药” 。当时对作物栽种的深浅疏密与产量高低的关系,也有所认识 。禾谱、农器谱、农书、蚕书等农业生产知识的专著,纷纷出现,反映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985424.com]
宋太宗时,在河北地区修作陂塘,并修筑长六百里的堤堰,设置斗门,引淀泊水灌溉,种植水稻,获得丰收 。内容来自/font>
南方地区水利兴修的成绩更为显著,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江北捍海堰、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堤、西湖等处 。如钱塘江堤前后修筑多次,以真宗时所修最有成效 。这次修筑,吸收五代时的经验,把石块装在竹笼里,堆砌成堤,堤外再打上木桩,增强了阻挡海潮冲刷的能力 。西湖原灌溉良田千余顷,年久堙废 。https://www./font>
文章图片
宋哲宗时,苏轼任杭州知府,主持了西湖的疏浚工程,使附近农田均获其利 。此外,福建莆田县的木兰陂,也是当时著名的工程 。木兰陂有宽80米,高10余米,长160余米的大坝,可拦洪、蓄水、排灌,使万顷农田旱涝保收 。至今仍十分坚固,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能力 。https://www.br />北宋农民克服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因地制宜地在山地、江畔、海边开垦出大片良田 。圩田在南方有了进一步发展,规模有所扩大,如著名的芜湖县(今属安徽)万春圩即有田十二万七千亩 。https://www.br />此外,农民们还造出许多新型的田地,如山田、淤田、沙田、架田等 。太宗时,全国耕地为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二百余顷 。真宗时,增至五百二十四万七千五百余顷 。以后也不断增加 。今日新鲜事br />
随着北宋的统一,南北各地的农作物品种得到了交流 。www.br />北宋初年,政府曾劝谕江南以至福建、广东等地种植原北方主要粮食品种粟、麦、黍、豆等 。水稻的优良品种也在各地推广,其中最著名的品种“占城稻”从越南引进福建 。后又推广到江淮和北方 。甘蔗、棉花、茶叶、桑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也较前扩大 。今日新鲜事/font>
推荐阅读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数字人民币|反逃税、反洗钱、反贪腐!数字人民币席卷而来,剧变正在酝酿
- 产品|又一行业曝光,90%是假货,曾被央视“点名”,你还在购买吗?
- focus seller|销量增涨1500%!GMV翻3倍!是谁在加速中国跨境商家出海变现?
- 考试|行业观察丨在线学习、远程考试成新趋势,信息安全需重视
- 足球俱乐部|“扶持”潮水退去,自媒体创业人都在“裸泳”
- 年轻人|肯在游戏里花648的年轻人们,开始抢购打折的临期食品了
- 腾讯|钉钉领跑、企微爆发、飞书急追,在线办公"三国杀"升温
- 生活必须品|那些奇葩的网购经历,“人脸手机壳,脑瓜崩神器”看完不怕你不笑
-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推出天翼空中上网产品:支持在线音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