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转介绍专辑之如何提升用户分享的效率?( 二 )


满足家长在各种场景晒娃的需求,并持续为家长提供社交货币,给予家长的分享动作持续不断地正向反馈。
3)如何增加分享反馈?
分享能够得到明确及时的反馈,我们叫做分享反馈。分享反馈有可能是来自于产品本身对于分享动作的反馈,也有可能来自于在分享的动作下,我和他人产生的一个良好的互动,能够增加自己的社交货币的分值。
在分享动机的三向度理论提出:分享首先是“我(self)”的行为,“我”分享出去,就涉及“他(others)”,分享行为完成后可能会涉及“我”和“他”的互动。
所以我和他人的一个良好互动和反馈,也是刺激用户能够持续进行分享的一个因素。
效率|转介绍专辑之如何提升用户分享的效率?
文章插图
比如站在用户的层面撰写分享文案和制作分享海报,让分享用户能够获得更多的点赞和评论,这种分享对于用户来说,是有价值的内容,对于平台来说,也能够获得更多的有效用户。
2. 减少用户分享的阻力什么是阻力?简单来说,就是可能阻碍用户采取行动的内外部力量。比如分享的路径过长,每多走一步,就会导致部分用户流失,所以在行动阻力上,我们需要保证对于分享用户的动作来说,越简单越好。
而内部的阻力是什么,是用户觉得这个分享可能会对别人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增加了用户分享的阻力。简单来说,就是如果用户明确地都感知到这是一个广告,其实挺多用户是不愿意分享的,因为用户感知到这样的广告,对于自己的好友是不友好的,自己的社交货币分值有可能会因为降低。
所以我们简单地可以总结下阻力的公式:阻力=行动阻力+动机阻力。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想尽办法减少用户的阻力。
所以最终,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公式:
分享动作=动机-阻力=内在动机+外加动机+动机反馈–行动阻力-动机阻力。
二、如何提升用户的分享总次数RFM模型
如果我们就只有一种让用户分享的活动或产品,那么可能用户分享的极限就是10次,再多也就疲惫了。
但是如果我们有10个让用户分享的活动,每一个能够分享两次,那么用户分享的总次数就是20次。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转介绍活动:海报分享、拼团活动、任务类型的营销活动、分销等等,活动越多,能够在短时间内给予用户新鲜感,刺激用户进行分享。
我总结了下关于分享总次数的公式:分享总次数=分享活动A*分享频次A+分享活动B*分享频次B+分享活动C*分享频次C……
而影响分享总次数的两个核心关键要素就是分享活动的类型以及如何提升每个活动的分享频次。
1. 分享活动/动作的多样化对于一个用户来说,用户可以触及到的社交主要来自于三方面:一方面是朋友圈社交,一方面是一对一社交,另外一方面是社群社交。
所以针对这3块的社交,各个教育机构也延伸出了不同的分享玩法。

  • 针对朋友圈社交,发明了记录孩子成长的海报分享;
  • 针对一对一社交,着重打造了拼团的活动,以拼团课程为流量,给新用户包一个试听课程,促进新用户的转化;
  • 而针对社群社交这样的弱关系,则有群分享、盲盒等活动,群,群内有好友点击可以获得一定的金币奖励。
另外,针对私域这块,各家教育机构也开始发力私域,通过各类的活动将用户聚集到私域,从而在私域里通过各种主题洗用户,典型的先养鱼再收割的思维。
2. 提升每一个分享活动/动作的频次目前教育机构用的模式主要还是以周为单位的分享动作,但是如果想要增加每周的分享频次,就需要再额外增加一些动作,比如完成任务签到,一周签到xx次可以额外获取金币奖励,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提升用户的分享频次,从而更好地促进裂变拉新的效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