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走近一心为民的村支书郑九万【多图】

村支书郑九万相关小知识,以下是知识相关内容: 内容来自br />得知消息后,村里顿时炸开了锅,个个心急如焚:“郑书记是为大伙累倒的,就是全村人去讨饭,也要救活他!” 今日新鲜事br />
村民刘英文,拨通了在温州做生意的哥哥的电话:“借1万元钱,救命的!”哥哥听完妹妹的简短介绍后,只说了一句:“我去借 。”很快,1万元钱送到了郑九万病房里 。内容来自/font>
医院过道里挤满了从村里赶来的30多个乡亲,村里能走的几乎全来了 。患严重肝腹水的困难户刘宋云送来了准备抓药的300元钱;养殖户刘春华把刚刚从别人手里高息借来的买鸡饲料的7100多元钱,一分不剩地送到了医院…… 内容来自/font>
就这样,你100元我50元,仅仅一天时间,这个只有65户人家、人均年收入仅2500元的小山村,硬是凑了7万多元,及时为他们所崇敬的村支书送来了“救命钱” 。内容来自br />经过两次手术,专家成功地摘除了郑九万的脑瘤 。喜讯传回山里,小山村顿时沸腾起来,人们奔走相告…… 内容来自br />村民刘春华忘不了自己的四次流泪—— https://www./font>
“他总是为别人着想” 内容来自br />一个村支书为何能让全村人如此牵挂?采访人员从被采访的每个人、每件事中找到了相同的答案:他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 。内容来自br />夜宿郑九万家的次日早上8时,采访人员发现郑九万不见了,家人说他一早去筑路工地了 。于是,我们的采访就在与抬石头修路的青年、家中干活的妇女、晒太阳的老人闲聊中展开了 。今日新鲜事br />“厚道,肯吃苦,心肠热 。”村里84岁的长者刘兴发,是看着郑九万长大的 。他说,郑九万见了上年纪的人挑担子上山,他二话不说就往自己肩上扛;哪家有困难,他没有一次不出手帮助人家的;村里上个世纪80年代初通上了电,在全乡最早亮起小灯泡,那个跑前跑后、出大力的就是郑九万 。1986年村支书换届时,郑九万“意外”当选,而且先后担任五届村支书 。后九-村整个村子的人都姓刘,郑家是唯一的外姓,这种情况在农村很少见 。www.br />
以前,村民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到几里外的山坑里挑水喝 。郑九万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从解决群众喝水难做起 。村里集体经济薄弱,郑九万就把家里仅有的500元钱拿出来,再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每人集资50元,村里人出义工,很快全村人就喝上了自来水 。copyright br />“总为别人着想,他是大家的贴心人 。”村民陈菊蕊忘不了,5年前,老伴由于骨质增生急需筹钱做手术 。郑九万主动送来了2180元,后来才知道这是他卖掉家中唯一的耕牛,准备给儿子娶媳妇的钱 。内容来自br />
村民刘继海忘不了,在台风“海棠”来临前,要不是郑九万一趟又一趟上门做工作,最后逼他们撤离,倒塌的墙可能要了他一家六口的性命,灾后第一个给他送来生活费的又是郑九万 。今日新鲜事br />村民刘春华更是忘不了自己的4次流泪 。20多年前嫁到村里,一看如此贫困,她哭了;4年前她到山西做生意亏了不少钱,春节空手回家时,郑九万鼓励她在家发展养殖业,还借给她1000元作为启动资金,那一刻她流了泪;3000多只鸡养起来了,但台风中死伤大半,郑九万再次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出面担保替她向乡信用社贷款3000元,那一刻,她忍不住又哭了;听到郑九万病倒的消息,她哭得比前几次厉害得多…… https://www./font>
村民们估算,这些年来,郑九万资助别人的钱加起来少说也有三四万元,这可比他家的所有家当加起来还多啊 。copyright br />郑九万对别人总是那样的慷慨大方,对自己却是那样的节俭吝啬 。每次下山到乡里开会,郑九万都舍不得上饭摊,不管多晚都赶回家吃饭,实在不行就在路上买两个麦饼充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