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钦祥:富不忘农的好书记【图】

邵钦祥相关小知识,以下是知识相关内容: https://www.br />他富起来了,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洗脚上田”的浙江乡镇企业家,如今,他的公司打破了德国巴斯夫等老牌跨国企业的垄断,成了全球最大的维生素D3生产商,财富滚滚来 。www./font>
他更让全村人都富起来了 。作为一名党在农村基层的好书记,二十多年来,他拿出个人资产2亿多元,包下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福利事业,带领农民把世代只能居住在11个黄土坡上的贫困村,变成了人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处处绿树葱茏、年人均收入1.6万元的农村新社区 。copyright br />他还让一个“为一两块钱要争个面红耳赤”的旧村庄变成了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二十多年来,他所在的村选举从不拉票,从没有一起矛盾上交、没有一起纠纷出村,也没有一个党员干部拿过村集体一分工资、报酬…… https://www.br />3月31日下午,采访人员在机场“逮”到了即将赴京参加农业部乡企局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座谈会的他——东阳市花园村党委书记邵钦祥 。br />“我是农民的儿子,企业再困难,给村民的福利、对农村的建设一分钱也不能少”——工业反哺“三农”,6个字的分量他掂得出 copyright /font>
华灯初上,漫步花园村,购物广场农民进进出出,旁边的农贸市场要开到晚9时,不时有做夜班的民工来买菜买肉;正在建设的休闲广场连着廊桥、湖泊,对岸是3万多平方米的高科技农业大棚和500亩标准农田;村落里工业区、小康新村、行政区、教育区、娱乐区错落有致,现代化的研发大楼和医院正拔地而起…… https://www.br />村西头的马府小区里,60多幢新建的农民新居虽然还是没粉刷外墙的“赤膊楼”,但已是灯火点点——心急的人家早搬了进去 。见客人来,农民马德明和家人一个劲拉着我们看,楼上楼下,400多平方米,宽大的盥洗间就有3个:要不是并村,我们哪能住得这么好,以前门口是泥路,旁边是粪缸,建房没规划,房挨着房,想造新楼都不可能 。(下转第二版) 内容来自br />(上接第一版)老马说的“并村”可是“十村并一村”的大难事 。2004年,上级进行了区划调整,把周边9个村并入花园村,人口从500不到增加到4300多,其中不少是困难村,矛盾纠纷也多 。这一“并”,光人均收入就下降了2万元,并进来的村民也心里嘀咕:会不会成“二等村民”,福利待遇能和老花园人一样吗? copyright br />压力最大的是邵钦祥,“一村富不是农村富”,他这样对乡亲们说,前半辈子建了个0.99平方公里的小花园,后半辈子要带着更多人,把5平方公里的新村建成一个共同富裕的大花园—— 今日新鲜事/font>
一年多来,乡亲们看到,村里已进一步规划为三产服务区、高效农业区、高科技工业区、居住区等四大区块,发展空间更大了,总长10.5公里的9条马路连上了10个农村小区,也连起了他们的心 。今日新鲜事br />
一年多来,村庄建设投资绝大部分仍然是邵钦祥占大股的花园集团出的,超过4000万元,占到了集团当年利润的1/3强;1年多来,新加入9个村的农民享受到了老花园村民同等的待遇——老人月月有补贴,孩子上大学、高中有奖励,农村医保的费用村里交,困难户都可申请补助…… https://www./font>
一年多来,他们付出更多:村两委光开会就180多次,大多在晚上和休息天,他的身体严重“透支” 。今日新鲜事br />
工业反哺农业,这6个字的分量邵钦祥不是第一次掂到 。480万元、800万元、1350万元、3000万元……1996起,花园集团开始和中科院合作开发打破国外市场垄断的维生素D3项目,经费投入就像个“无底洞”,又碰上原有服装、食品行业利润下降,银行收贷 。几乎谁都说:要么不搞研发了,要么村里的建设先搁一搁,再说从1981年起就没停过给村里搞建设,水泥路、自来水、电影院……人家不会怪你的 。内容来自br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