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进行了哪些改革?他为什么要迁都呢?【多图】( 二 )
孝文帝迁都洛阳真乃明智之举,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举措,不仅展现了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其结果使洛阳在曹魏、西晋之后再度繁华、辉煌 。
【北魏孝文帝进行了哪些改革?他为什么要迁都呢?【多图】】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
首先,494年,下令禁胡服 。鲜卑旧俗,披发左稚,妇女冠帽著夹领小袖短袄 。孝文帝下令“禁胡服之制”,一律穿汉装,并亲自在光极堂给群臣颁赐汉族“冠服” 。其次,改鲜卑姓为汉姓 。过去鲜卑人多是复姓,因姓名重复,曾影响鲜汉联姻和鲜汉贵族地主间政治上的合作 。孝文帝把复姓改为音近的单音汉姓,并自己带头改姓,诏日:“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欣谓拓跋氏 。夫土者黄色为中,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于是,自代来者,皆改之 。改姓后,不仅鲜汉同风,因都是炎黄子孙,当然应视同一家了 。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是政治上一件大事 。迁都的目的,在于利用作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洛阳,实行有利于北魏发展的汉化政策,它是北魏政策中的重要内容 。魏孝文帝的改革,对鲜卑族来说,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各族的封建化,推动了鲜卑族文化的发展;对中华民族来说,汉化政策使中华民族的骨干一汉族,吸收了更多少数民族的文化,丰富了汉族文化的内容,促进了汉族文化的发展 。由于孝文帝迁洛和实行的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从而促进了我国北方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各民族间的融合,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改革家 。
文章图片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年仅33岁的孝文帝病死于南征的前线 。当时的汉化运动正在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这都需要通过更深层的改革来克服,以免出现严重的危机 。但孝文帝的突然去世使其全面汉化政策因未及深入和完成,遗留问题不少,负面效应明显 。
一是迁洛破坏了拓跋鲜卑原来的利益制衡关系,激化了拓跋鲜卑的内部矛盾,使北魏王朝原来的立国根基动摇了 。尽管北魏孝文帝以南征为借口迫使文武百官同意了迁都洛阳 。但就整体而言,鲜卑民族的保守势力根深蒂固,反对迁都、抵拒汉化的旧贵族人数颇多,力量甚大 。例如贵族元老重臣拓跋丕,就因反对迁洛而被降职为都督,领并州刺史 。一些极端保守的鲜卑旧贵族,在迁都过程中则不断制造事端,甚至在代北发动军事政变,如穆泰、陆睿等人,其背后的精神支柱实际上是元丕,而孝文帝太子元恂也不赞成迁都,参预谋反,一度谋划北奔 。可以说,以孝文帝为代表的南迁集团与代北保守势力公然决裂了,这便引起了鲜卑上层内部的严重分裂与冲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北魏的统治基础,而孝文帝的英年早逝,使其未来得及制订出消除这些分裂的措施,导致这种分裂与冲突一直存在 。
二是分定姓族,使鲜卑宗室贵族等成为一个特权阶层,在汉化改革过程中获得了最大利益,与鲜卑民族中的其他阶层形成了严重的分化和对立 。孝文帝迁洛之后,由于在指导思想上认为主要威胁来自南朝,轻视北边防务,不再优待六镇将士,而内迁的贵族仕途通达,排斥守边贵族,号其为族“府户”,当做仆役看待 。朝廷对六镇将士少给衣食,各镇军官自更残酷地吃刻薄普通士卒 。
此外,随从魏孝文帝内迁的普通鲜卑人和宿卫军人,被看作寒人和武人,寒人永无入仕的希望,武人不列清流,不得任高官美职,这种人也对朝官切齿.为各方面所切齿的朝官,分成派别,争夺权位,又互相切齿 。这样,鲜卑族内部的分裂,愈来愈深,到魏孝明帝时,鲜卑政权已失去大多数鲜卑人的支持,最终导致公元523年爆发的六镇流民暴动,及至尔朱荣攻入洛阳 。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
- 直播间|资源砸进去,视频号直播带货今年能“起量”吗?
- 渠道|发力折叠屏 进军全渠道 京东与三星强化2022年战略合作
- 大数据|中国电信:今日对大数据行程卡相关设备进行紧急扩容,异常已恢复
- 苹果|微信正式反击,马化腾给苹果出难题,库克进退两难
- 棒球|苹果加码流媒体内容布局 与MLB进行转播权谈判
- 疫情|台州在全省率先开展大物防联控 全链条监管进口商品疫情防控
- 新疆|新疆喀什海关加快推进新疆喀什跨境电商业务发展
- 互联网|电商黑马野蛮生长,抢占市场,阿里巴巴和京东慌了
- clv|如何选择小众赛道?先对消费者进行价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