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献公是如何继位的?他颁布了哪些改革措施?

秦献公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早年流亡魏国,回国继位后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失地的战争 。秦献公的时期的改革虽然不彻底,但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
秦献公是如何继位的?他颁布了哪些改革措施?
文章图片
【秦献公是如何继位的?他颁布了哪些改革措施?】秦献公,又叫公子连,《史记索引》中记载名为赢师隰,他的一生可谓是充满坎坷,他是秦灵公的儿子,也是秦国合法的接班人,但是秦灵公死后,公子连的叔祖父不干了,凭借着极强的威名,从公子连手中夺走了大权,是为秦简公 。此时的公子连为了躲避迫害,选择了流亡魏国,只是他不知道自己这一去就是29年,不过也正是有了这段经历,他才能得以回国后,为秦国带去新的希望 。
公子连躲避去魏国,秦国内部却是君主轮流换,秦简公做了16年的君主就去世了,他的儿子秦惠公继位,秦惠公做了13年的君主也去世了,而把秦公之位传给了仅2岁的儿子,秦出公 。秦出公只是个孩子,大权就落在了其母亲身上,他的母亲为了稳固地位,开始大量提拔娘家人,历史上对这群人有着专门的称呼,叫做外戚,这引起了秦国老贵族的不满,于是他们想起了还在魏国流亡的公子连,紧接着公子连就回国即位,并且杀死了秦出公母子,公子连摇身一变又成了秦献公 。
秦献公继位时,民生凋敝,国力疲弱,河西被魏国占领几十年了 。秦献公奋发图强,废除盛行几百年天怒人怨的人殉制度,将国都迁到前线栎阳,鼓励人口生育,吸引外国人口到秦国来,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初步进行了变法,国力恢复较快,为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
秦献公十九年,秦国开始对外扩张 。先是在洛阳打败韩魏联军,然后在石门斩首魏军六万,后来更是俘虏了魏国宰相公叔痤 。但由于规模较小,起步较晚,与后来的大战没法比 。秦献公在位时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国内变法上,属于打好根基阶段,存在感自然较低,但实际作用不容忽视 。
秦献公的改革之一:止从死 。
秦国自秦武公开始,就有了人殉的制度,《史记》记载: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这是人殉制度在秦国持续三百余年的开始 。关于秦武公时期的人殉,很多学者认为这是一种野蛮的习俗,以此来肯定秦献公的贡献,但是根据考古发掘的墓葬来看,为秦武公从死的人,其身份并不一般,似乎并不是奴隶,很有可能是身份显赫的贵族 。联系后来秦穆公以三良从死,似乎秦国的从死制度也并不是如表面那么简单了 。
这种从死制度,很可能是秦国君主强化君权的一种表现,他们为了削弱权臣对新君的威胁,而下令让权臣从死,后来慢慢发展成了以奴隶殉葬的习俗,到了秦献公回国继位第一年,他就下令“止从死”,或许也是与旧贵族达成的妥协,但不管如何,这样制度被废除,对秦国有百利而无一害 。
秦献公的改革之二:初行为市 。
什么是初行为市呢,说白了就是扩大商业活动,当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商品交易就应运而生,这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和必然,秦献公的这样举措,就是进一步促进了秦国落后经济的改制 。当然,秦献公的初行为市并不是说春秋战国时期,秦国落后的连商品交换都没有,根据发掘战国晚期的塔儿坡墓地出土的文物来看,同一个墓葬中的陶制物品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是不同的作坊制造出来的,足以证明早期的秦国已经出现了商品的交换行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