繻葛之战对郑庄公而言意味着什么?郑庄公是如何韬光养晦成就霸业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今天趣历史小编来说说郑庄公的故事 。
繻葛之战,郑庄公重创周桓王军队,使得周天子从此颜面扫地,对其他诸侯国的话语权从此一落千丈 。郑庄公也就此开启了霸主之路,不过郑庄公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其实多亏了他善于隐忍的性格,不然他可能连郑国君主之位都坐不稳 。因为郑庄公是难产,因此他的母亲武姜并不喜欢她,武姜更加宠爱次子叔段 。这兄弟俩之间的明争暗斗,对于郑庄公来说是他早期最难也是最关键的一仗 。


繻葛之战对郑庄公而言意味着什么?郑庄公是如何韬光养晦成就霸业的?
文章图片
1、"出生不顺"带来的屈辱
郑庄公系郑国第三位国君,郑武公与武姜于公元前757年所生的长子 。因他的母亲武姜生他时颇为不顺,有难产说、闭月说、醒觉说、闷脐说等各种关于他出生困难的说法,以致他一出生,就吓坏了他的母亲,视之为"怪胎",给他取名"寤生",至此极不待见他 。
武姜后来有了二胎,生下寤生的弟弟叔段,他出生时很是顺利,长大后身材高大,且白白净净,又武艺高强 。弟弟叔段便得到母亲武姜的偏爱,视之为宝贝儿子,备加喜欢 。
这在司马迁所著《史记》中有明确记载:"武公十年,娶申侯女为夫人,曰武姜 。生太子寤生,生之难,及生,夫人弗爱 。后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之 。"
寤生渐渐长大后,见母亲不爱自己,就懂得了忍耐和接受 。他没有哭诉母亲的偏心,开始选择讨好父亲郑武公,经常向父亲请安,随时向父亲请教学习 。
郑武公原本是不偏心的雄主,见长子寤生聪慧好学,仍按帝制立寤生为皇太子 。
由此,寤生便追随父亲东征西战,在未雨绸缪、励精图治中得到极好锻炼,成长为富有才华韬略的储君 。
母亲武姜见寤生得父亲看重,更加不满,时时向郑武公吹枕头风,要求废去大儿子寤生的太子之位,改立小儿子段为太子 。
郑武公始终没答应,对武姜说:"长幼有序,岂可乱来,况寤生无过,焉能轻易废之 。"后为了平衡寤生弟兄间的关系,也为了安抚武姜,便将共城这个地方明确为小儿子段的封地 。这就是叔段称为"共叔段"的由来 。

繻葛之战对郑庄公而言意味着什么?郑庄公是如何韬光养晦成就霸业的?
文章图片
郑武公二十年,也就是公元前744年,郑武公病逝后,太子寤生得以平稳继位,这就是郑庄公 。
对此,偏爱小儿子段的母亲武姜很不高兴,又使幺娥子发难大儿子郑庄公,说:
"你继承父亲这么大的国家,你的弟弟段还在共城这个小地方,你于心何忍呢?把制邑制封给他吧 。"
早已学会隐忍的郑庄公不露形色,其实他对母亲的发难心知肚明,考虑到担上不孝的骂名也不好 。但制邑这个地方特别险要又易守难攻,绝不能留给叔段,他便颇有玄机地笑着回复母亲武姜:"将京城作为弟弟叔段的封地吧,这个地方富庶,与都城荥阳同列郑国的两大要邑呢 。"
武姜大为高兴,其欲望得到满足后,便让小儿子段高高兴兴地到新封地上任去了 。临行前,武姜还要求小儿子段去京城好好准备,她在荥阳负责里应外合,一有时机就造反,推翻哥哥郑庄公,自己当国君 。
其时,武姜哪里知道京城虽说富庶,但一马平川,并不是要隘之城 。更何况,郑庄公已经明白母亲的想法,防备着呢 。
【繻葛之战对郑庄公而言意味着什么?郑庄公是如何韬光养晦成就霸业的?】叔段在京城"缮甲治兵"全面掌握军权的行为,郑庄公早已派探子监视着 。自以为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番的叔段根本不察,还开始嚣张跋扈起来,被京城百姓戏称为"京城大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