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僧辩有哪些功绩?他是如何平定侯景之乱的?( 二 )


【王僧辩有哪些功绩?他是如何平定侯景之乱的?】北齐派上党王高涣率兵护送萧渊明南下,企图像陈庆之送元颢入洛一样强行进入南朝 。梁军在合肥东关阻击高涣,资历极深的梁将裴之横竟在此战被齐军斩杀 。王僧辩闻之大惧,遂尔改变之前的主意,同意接纳萧渊明为主 。陈霸先在京口听说,多次下书于王僧辩,劝其不要犯糊涂 。但王僧辩别有所虑,执意要纳萧渊明 。二人遂生嫌隙 。
纳萧渊明之策初看殊不可解 。但如果站在王僧辩的角度看,并非全然没有道理 。王陈二人兵力相侔,名望相亚,彼此共处于江东,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长远来看,二人发生矛盾是必然 。王僧辩要巩固自己的势力,陈霸先正是心腹之患 。面对北齐日甚一日的压力,王僧辩内外交困,处境着实不利 。与其死扛北齐的压力,不如权且缓一缓,接纳一个傀儡萧渊明对王僧辩的实力并无实质损害,想来这大概是他的真实想法 。
事实上王僧辩也是这么做的 。北齐上党王高涣率军护送萧渊明抵达历阳,王僧辩率龙船和皇帝法架自江东来迎,但只把船只停在江中,不肯靠近江西岸 。萧渊明在江岸边以南朝皇帝的身份与北齐上党王高涣盟誓,定下两国通好的盟约,高涣如约率军北返 。萧渊明要求把自己的3000卫队全数带过江去,王僧辩坚持不肯,双方讨价还价,只接了1000散卒随同过江,事实上剥夺了萧渊明的武力 。萧渊明入台城后即皇帝位,册封晋安王萧方智为皇太子,以安抚王僧辩、陈霸先诸将之心 。同时向北齐称藩,王僧辩亦送其妾与子到邺城作为人质,以示诚意 。
从表面上看,王僧辩纳萧渊明确如他所想,萧渊明和萧方智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都是完全掌控在他手中的傀儡,更大的好处是换取北齐撤军,建康的形势一下子稳定下来,真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 。但长远来看,王僧辩此举无疑是一个低级错误 。
王僧辩犯下政治错误
梁朝自武帝以来几经挫折,简文帝、废帝萧栋、萧纪、梁元帝、萧方智陆续登台,还有西魏扶植的伪梁主萧察,搞的江南局势乱像频仍,个中最大原因乃是法统不正 。梁元帝虽私德堪优,但凭灭侯景之功,总算勉强把梁室法统归到自己头上,不管怎么说,元帝一系已成为江南最合理也最具号召力的法统继承者 。
王僧辩要想稳定局面,光凭军事力量远远不够,他迫切需要一个合理的旗帜来凝聚江南散乱的人心,梁元帝的儿子萧方智无疑是最佳人选 。王僧辩此前迟迟不派兵援救江陵,坐看梁元帝被西魏擒杀,已经在政治上大大减分,此时废萧方智而接纳萧氏远枝,则是在政治上又失一大分 。这对手握重兵而又一直位居王僧辩之下的陈霸先,无疑送上一个天大的政治礼包 。
555年8月,江淮之间传言,北齐军再度大规模集结于寿春,似乎又要大举入寇,王僧辩遣使告知陈霸先,让他严加戒备 。坐观形势的陈霸先敏锐的感到时机来临,他决定要动手了 。
陈霸先火并王僧辩
9月壬寅,陈霸先在京口府邸召集心腹部将侯安都、周文育、徐度与杜棱,密谋袭击王僧辩 。侯、周、徐三人异口同声赞同其计,唯有杜棱反对,陈霸先恐杜棱出去乱说,便掏出手巾勒昏杜棱 。随后陈霸先伪称率军备御齐人,水陆并进,直指王僧辩的驻扎地石头城 。
大将侯安都率水师进至石头城北,石头城北城墙临接高冈,侯安都弃舟登岸,带头从城北爬城而入,陈霸先自率马步兵杀进石头城 。王僧辩当时正在升帐议事,左右忽报城南城北有兵,紧接着忽见乱兵自外而入,王僧辩情知不妙急走而出,左右数十人拒战,但哪里是侯安都众军的对手 。情急之下,王僧辩和他三子王頠逃上南城楼,这才发现是陈霸先的兵 。石头城的戍兵闻变,在将军程灵洗带领下与陈霸先激战,但因仓促无备抵挡不住,程灵洗战败投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