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戴珂:从SaaS的角度,看低代码的本质( 二 )


本质|戴珂:从SaaS的角度,看低代码的本质
文章插图
低代码开发平台两个主要技术路径
两种技术路线的业务支撑能力其实差别很大,即使这种差别在极客群体和早期采用者市场还不明显;但是低代码平台要想进入大众市场,模型驱动的低代码平台是不可或缺的。
国内低代码平台的起源,主要是两个途径:一个是纯粹以低代码平台为目标的发展方向;还有一种是自家使用的业务开发平台,将其业务开发能力对外开放,成为某一业务领域(如CRM)的低代码开发平台。
不同的起源造就了不同的能力,即专业业务能力和通用开发能力。实际上,为了达到这两个能力的平衡,这些低代码平台虽然做不到完全的模型驱动;但是在表单驱动的基础上,都增加了一定的业务建模能力,比如,可以自定义业务对象。这种能力帮助它们跨越了早期采用者阶段,初步进入了早期大众市场。
因为源自业务平台的APaaS受限于具体的业务领域,比如CRM的APaaS通常限于CRM领域;所以市场对纯粹的低代码平台厂商关注度更高一些。
三、低代码平台的商业模式低代码平台提高软件生产效率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何将其价值变现,是目前国内低代码平台亟需解决的问题。
对于业务型的的低代码平台厂商,其收入主要来自业务应用,而非平台,所以它们的使用者主要是ISV和实施伙伴,低代码让伙伴的集成和交付更容易。原厂商最终目还是靠提供产品型的服务取得收入;其业务伙伴也取得相应的收入,如ISV产品服务、实施费等。虽然最终用户也可以在APaaS上开发和维护自己的业务应用,但是并未给原厂商提供收入。
对于通用型的低代码平台厂商,因为没有任何应用产品可售,其收入模式主要是围绕平台的生态收入。很多低代码平台都在极力宣扬用户的IT自主性,即最终用户可以不受厂商的规格化产品限制,完全自主地开发自己的业务,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推广误区。
技术上的可行性与商业模式实现,完全是两回事。低代码厂商的业务目标,并不是为客户降低技术门槛,而是追求最佳的盈利模式;否则,就进入不了早期大众市场。
即使站在客户立场,很容易想明白这一点。在一个大众市场,客户的购买目的只有一个,即买到一个符合自己业务目标的系统或服务,而这个系统或者服务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他们并不关心。
难道客户不会在低代码平台上自行开发其业务吗?这种情况有,但主要在早期采用者市场阶段,所以不能将其作为商业模式。
处于早期采用者阶段的低代码平台,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为最终用户提供系统或服务,这是国内低代码平台的核心价值。资深的低代码平台厂商,已经围绕这一业务核心加快布局。
四、低代码平台的本质如果从程序员的角度讨论低代码,即所谓低代码平台只是一个高效率的开发环境,则低代码确实有炒作之嫌。
低代码平台虽然能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但这并不是低代码的本质。我们知道,一个企业软件或者SaaS的成功,并不取决于开发的效率,而取决于业务解决方案。
所以,低代码的真正本质是解决方案的效益。
可以说,领先的SaaS解决方案,都需要自带低代码的生产能力。
首先,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一个SaaS就无法交付;因为SaaS的实施和交付过程,必须依赖一个低代码/零代码的APaaS。
其次,SaaS的方案定制化和个性化,也需要在一个APaaS上,通过业务自定义和配置实现。反之,上述逻辑也同样成立。即低代码的效益,并非是靠把一些组件快速攒在一起就能实现,而必须依托于解决方案,即低代码平台也需要自带业务框架或方法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