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东周初年迁都洛邑,为何周王室接着衰弱了,不能制衡诸侯?

西周与东周最大的区别就是东周王室衰弱,再也镇不住诸侯了,而这一切是以周平王从镐京迁都到洛邑开始的 。之所以会导致这种局面,除了历史原因还跟周平王缺乏战略眼光有关 。具体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分成三大原因 。
东周|东周初年迁都洛邑,为何周王室接着衰弱了,不能制衡诸侯?
文章图片
直接原因:改朝换代结恶果
周平王从镐京迁都到洛邑虽然是缺乏战略眼光之举,但背后也有无奈的成分,这就是他有一个坑儿子的父亲与继母 。父亲正是大名鼎鼎的西周亡国之君周幽王(严格来说后面还有一个周携王),继母则是遗臭万年的褒姒 。
“烽火戏诸侯”这个典故大家都知道,不管是真是假,却能反映出周幽王十分宠幸他的妃子褒姒的事实 。周幽王为了褒姒可以背弃祖训,违背周礼中“废长立幼”的禁忌 。他将申后与太子姬宜臼母子一同废掉,改立褒姒为后,褒姒的儿子姬伯服为太子 。
结果,一下子就捅了大娄子了 。
申后与太子姬宜臼母子为了避祸,躲到了娘家申国 。结果姬宜臼的外公申侯气不过,联合鄫国与犬戎直接攻克了镐京 。在此战中周幽王、姬伯服父子被犬戎杀死,褒姒也不知所踪 。一直很平安且强盛的西周,就这么因为继承人问题,混着外患干扰灭亡了 。
【东周|东周初年迁都洛邑,为何周王室接着衰弱了,不能制衡诸侯?】原太子姬宜臼随后继位,正是本文的主角周平王,这一年是公元前770年,是东周春秋时期的开始 。因为本来就是被一众诸侯国拥立上去的,再加上此次战乱造成的破坏,以及前几代周天子的挥霍,周王室的颓势已经十分明显了,本身就有点镇不住局面了 。即位的周平王面对残局,不得不倚仗诸侯国,利用他们的力量维持周王室的权威——但这也成为周王室权威下降的标志 。
正是因为此次改朝换代的主力是犬戎,属于异族,周平王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个强大的外患,所以才铁了心要迁都——只是他不知道的是,这次迁都失去的可是周朝的立国之本 。
东周|东周初年迁都洛邑,为何周王室接着衰弱了,不能制衡诸侯?
文章图片
间接原因:自保的屏障逐渐丢失
周朝的立国之本在关中平原,这里有洛水、渭水、泾水、灞水等黄河支流经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农业十分发达,不论对人口、经济,还是军事,都是极大的保障 。关中平原往北是黄土高原与河套地区,往南是秦岭,往西延伸是陇山与昆仑山脉,往东是黄河、函谷关天险,四面都有险要可守,是绝佳的进攻防御平衡型的发展基地 。
西周核心的镐京所在地临近的地方,正是后世秦国咸阳城、秦朝未来皇宫阿房宫、汉长安城、唐长安城所在 。后人跟周朝先人眼光是相同的,看准了这块宝地 。所以周武王、周公、姜太公等初代周朝领导人以此为基地伐纣灭商,之后分封诸侯让他们出函谷关向东扩张 。同时他们还分封了东西虢国,作为周朝在关中地区的防御屏障之一,起到双保险的作用 。
不过周平王从镐京迁都到洛邑,就意味着对关中地区的掌控将逐渐失去,这一带附近的每一个诸侯都对这块肥肉垂涎已久 。
就在东周建立之初,原先的屏障虢国开始发难了 。虢公拥立周幽王的弟弟姬余臣为天子,即周携王,从此关中平原的控制权开始在不同势力之间流转 。
3年后,东周司徒郑武公灭了东虢国,关中平原大部分成为他的势力范围 。
20年后,晋文侯攻入关中平原,杀死周携王,统一周王室,但关中平原也差点成为晋国的势力范围 。不过好在晋文侯还是大度地将关中平原归还给了周王室,使得东周初年的局势得以稳定 。但诸侯开了染指周朝的龙兴之地的先例,也为之后东周王室彻底失去关中平原埋下伏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