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身贫寒到闻名天下,王冕的一生有多励志?

一个出身贫寒的人 , 到成为著名诗人 , 王冕的一生有多励志?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从出身贫寒到闻名天下,王冕的一生有多励志?
文章图片
一.出身虽贫寒 , 但好学不倦
王冕于1310年 , 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 。他的祖代原住在关西的王景(函谷关以西) , 是个官僚家庭 , 其十世祖宗是王德元 , 在宋朝做清远军节度使的官 。
王德元有两个儿子 , 一是王琪 , 曾任阆州观察使;一是王琳 , 做过统制官 。后王琳迁居浙江绍兴诸暨 , 成为诸暨的始迁祖 。但传到王冕的父亲已成为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民 。
王冕虽然出身贫寒 , 但他从小就立志 , 要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 。家里没钱供他去学堂读书 , 他就想方设法自学成才 。
七八岁时 , 父亲叫王冕在田埂上放牛 , 他就偷偷地跑进学堂 , 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 , 总是默默地记住 , 等到傍晚回家 , 他竟然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 , 打了他一顿 。谁知过后 , 他还是故伎重演 。
王冕母亲心痛地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 , 何不由着他呢?”于是 , 王冕从此以后 , 干脆就离开家 , 寄住在寺庙里去了 。一到夜里 , 他就悄悄地走出来 , 坐在佛像的膝盖上 , 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 , 认真诵读 , 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 对旁边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的公佛像视若惘闻 。
王冕与众不同的读书方法 , 以及好学不倦的劲头 , 感动了安阳的一位名仕 , 他主动收纳王冕为学生 , 精心教导他四书五经 , 将王冕培养成了一名博学多能的儒生 。
二.成年后鄙视权贵 , 拒绝做官
学成后的王冕本想走科举入仕之道 , 但是他屡次应试都没有中举 , 气得他将文章付之一炬 , 准备闯荡江湖 , 增加自己的阅历 。于是 , 他开始行事异于常人 , 有时戴着高帽 , 身披绿蓑衣 , 足穿木齿屐 , 手提木制剑 , 引吭高歌 , 往返于市中;有时骑着黄牛 , 手持《汉书》诵读 , 给人以狂人的感觉 。
后来 , 王冕自筹资金到北方游历 , 当看到了那些耀武扬威的统治者后 , 他内心的怒火难以抑制 , 随即赋诗以倾诉情怀:“唤鹰羌郎声似雷 , 骑马小儿眼如电 。总是无知痴呆相 , 也逞虚威拈弓箭 。老儒有识何以为?空指云山论文献 。君不闻 , 一从赵高作丞相 , 吾道凋零如袜线 。”
从塞北回大都后 , 王冕的爱民族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 更鲜明地流露出来 , 并更清楚地看破了人情势利 。他知道(汉人的)功名在当今的朝代 , 已成镜中之花 , 水中之月 , 于是便改途易辙 , 学南阳诸葛亮的耕隐生活 , 开始隐居于九里山的水南村 , 自号“老龙” , 把草堂取名“耕读轩” 。
由于对朝廷腐败的不满 , 使得王冕性格孤傲 , 鄙视权贵、轻视功名利禄 , 并多次拒绝入仕为官 。如当著作郎李孝光欲推荐作府吏时 , 冕宣称:“我有田可耕 , 有书可读 , 奈何朝夕抱案立于庭下 , 以供奴役之使!”予以拒绝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