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吕|诸吕之乱:刘邦死后15年,嫡系子孙被杀光,长子一脉无缘帝位

公元前180年,吕后临终前,交代诸吕,一定要握好手中禁军兵权 。
然而,吕后刚刚去世,诸吕却欲为乱 。
诸吕|诸吕之乱:刘邦死后15年,嫡系子孙被杀光,长子一脉无缘帝位
文章图片

只不过,这样一来,诸吕把持朝政,功臣集团、刘氏诸王利益大量受损,便日益不满,只不过吕后这个政治强人在世,他们不敢妄动,只能蛰伏待机 。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重 。
为更好地掌控朝政,吕后执政期间,曾大力引进诸吕,先后封了吕氏10人为王侯 。
但毕竟布局时间太短,功臣集团和刘氏诸王实力颇为强大,因此吕后深知身后的危机深重 。
于是,临终前,吕后任命侄子梁王吕产为相国,掌控南衙禁军;侄子赵王吕禄为上将军,掌北衙禁军,并告诫二人说:
封你们为王,功臣集团愤愤不平,我死之后肯定会找你们麻烦 。所以,切记兵权和皇宫不能丢,不要被人算计了(今吕氏王,大臣弗平 。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 。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 。
果不其然,吕后7月死,8月就有人蠢蠢欲动了 。
02 刘襄的野心
第一个跳出来的人,是齐王刘襄 。
公元前180年8月,刘襄发布檄文,宣布诸吕之罪;并率兵向西,准备攻进长安诛杀诸吕 。
诸吕|诸吕之乱:刘邦死后15年,嫡系子孙被杀光,长子一脉无缘帝位
文章图片

根据史料的记载,刘襄起兵是因为“诸吕欲为乱”,被吕家的女婿刘章发现了,于是刘章就密报了自己的亲哥哥刘襄 。
但事实上,刘襄起兵以后,长安的吕产才派遣灌婴率军抵御 。
由此可见,吕产吕禄对此是没有什么准备的,因为灌婴是刘邦时期的老功臣,和周勃陈平等人走得很近,吕氏对他的忠诚度根本没什么把握 。
这也说明,所谓的“吕氏欲为乱”是一个站不住脚的理由 。
什么人才想乱呢?有利益需求的人 。
因为只有乱起来,把水搅浑,他们才有机会取得比目前更大的利益或权势,而稳则会导致他们越来越没有机会得到利益 。
而反之,既得利益者需要的是稳,只有稳,他们才能够巩固目前已经到手的利益和权势,而乱则有可能导致既得利益的丧失 。
吕后死后,汉帝国的上层存在着三股势力,吕氏集团、功臣集团、以及刘氏诸王 。这三股势力中,谁是既得利益者,谁又是利益需求者呢?
诸吕|诸吕之乱:刘邦死后15年,嫡系子孙被杀光,长子一脉无缘帝位
文章图片

从以上吕后的作为来看,毫无疑问,诸吕大权在握,是既得利益者;而刘氏诸王和功臣集团被吕后打压,是利益需求者 。
而且,目前吕后刚死,吕氏掌门人吕产吕禄新上位,他们并无法扩大吕后时期的权势,反而有丢失的风险 。
所以,吕氏是不可能为乱的 。因为只有大局稳定,吕产吕禄才有时间稳固地位、消化既得利益,就算要为乱也会等到这之后 。
而因为吕氏地位不稳,所以刘氏诸王和功臣集团夺回大权最好的机会,时间拖得越长,吕产吕禄的地位就会越稳固,对他们也就越不利 。
所以,“诸吕欲为乱”是后来的胜利者加给吕氏的罪名,真正的“欲为乱”者,是刘襄 。
不管是动机还是条件,刘襄所拥有的,都是当时功臣集团和其他刘氏诸王所不拥有的 。
先说动机 。
比之功臣集团恢复自己的利益这点小九九,刘襄的动机更有法理,因为他在檄文中称,朝廷被诸吕所挟持,刘邦嫡系都被困在长安 。
而刘襄是刘肥的长子、刘邦的长孙,挽救刘氏的帝国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
再说条件 。
齐王刘襄,是刘氏诸王中封地最大的诸侯王,拥有齐地72城,即使被吕后分出去了两郡一国,仍旧实力强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