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国美们的“无解”零售棋局( 三 )


流量|国美们的“无解”零售棋局
文章插图
从财务数据上来看,2019年,国美零售总营收为1361.1亿元,同比下滑了7.57%,净亏近26亿元,另一边,有着阿里扶持的苏宁易购,2019年全年营业收入2692.29亿元,归母净利润98.43亿元。
债务重压之下,国美被迫加快转型,2020年开始,国美试水直播,开始向娱乐化、社交化的消费平台转型。除此之外,今年1月份,国美App更名“真快乐”。开始平台化发展。
对于前者,直播确实是后疫情时代的重要工具,但绝非国美线上业务的“灵丹妙药”。国美真正要面对的问题,是流量来源的问题,如今大家都在谈流量,谈互联网商业,但却又很难意识到流量对于商业真正的重要性。
流量是线上商业之本,拼多多为什能够后来居上?不是社交拼团的模式多新颖,而是拼多多实实在在找到了流量“新大陆”,这是电商业务能够存在并健康发展的基础。
直播为什么对淘宝、京东、拼多多意义重大,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庞大的用户池(流量池),强用户习惯下,平台自带流量属性。
一言以蔽之,直播对于电商来说是一个流量激活工具,而非流量获取工具。国美需要不只是一个工具,它需要的是像拼多多那样,找到一个新的“流量大陆”。
一方面,国美专注的家电作为低频的消费品类,线下很难带动线上增长,另外,对于缺乏流量造血能力的国美来说,持续的流量获取意味着源源不断的生产成本增加。
另外,线上业务更名,使得国美的流量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加了。
奥卡姆剃刀原理表明,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事实上,国美App更名似乎不是聪明的选择,因为它放弃了国美的品牌价值。从流量的维度来看,这也意味着它需要花更多的流量成本,去宣发这个新品牌标签,这无形中又增加了广告、运营等其他成本。
品牌改名这事儿并不稀奇,比如之前陌陌改名“Hello”目的在于撕掉“约炮”的标签。再比如之前小米更改LOGO引发热议,但对于原研哉来说,重新设计LOGO的第一任务就是保留核心品牌资产,这不仅在于品牌调性的延续,更在于省去了一大笔用户认知养成的成本。
而对于国美来说,某种意义上黄光裕代表着国美过去的辉煌,出狱之后更有可能成为是国美二次腾飞的标签,承载着更多品牌价值激活的意义。
但国美App改名之后,却让人感到一头雾水,黄光裕出狱这把牌也打得稀碎。
另外,更名“真快乐”之后,如何面对需要支出的用户认知成本,仍然是一个难解的问题。这似乎也从侧面表明,如今的国美仍然没能掌握流量商业的真谛,骨子里还是一家传统零售企业。
在变革中谢幕转型压力之下,与国美不同,苏宁走上了“万达模式”——多元化扩张。或许令张近东没能想到的是,多元化化扩张,为日后的债务危机埋下了伏笔。
在多元化业务的高峰时期,苏宁集团已经涵盖零售、物流、金融、科技、地产、文创、体育、投资八大业务板块。
用《让子弹飞》中的一句台词来形容,“步子太大,咔,容易扯着蛋”。
多元化扩张没能给苏宁带来快速增长,反倒是将苏宁拖入了债务泥潭。2018年,苏宁零售布局生鲜业务,2020年累计开店306家,到了2020年季度,生鲜门店仅剩8家。在便利店业务方面,2019年,苏宁小店亏损已经高达22亿元。
在体育业务板块,投入5.23亿买下江苏舜天俱乐部,斥资2.36亿买下国际米兰68.5的股份。但根据国际米兰财报,2018—2019财年,俱乐部亏损高达4840万欧元。
此前,江苏国资成立的新零售基金二期以及阿里、小米、海尔、美的、TCL等产业投资人成为了苏宁的新股东。7月12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张近东辞任苏宁易购董事长,在新董事长任命前,由任峻履行董事长职务。自此,苏宁债务危机告一段落,张近东也失去对苏宁的绝对控制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