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世界|社交软件上,我们都有脱单需求

#本文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原创激励计划》出品。
社交软件能帮我们脱单吗?社交产品的出现无疑便利了人们的交往,因此即使社交软件乱象迭出,仍旧有许多年轻人被社交软件吸引。不过,软件使用容易,脱单不易。不管是婚恋相亲网站,还是当下的流行社交软件,工具只是工具,相爱与否还得看真心。
现实世界|社交软件上,我们都有脱单需求
文章插图
社交软件的迭代还在奔流不息。从熟人社交到陌生人社交,再到各种概念的社交产品,都是在用自己的理解赋予社交更广泛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依然感激,因为社交软件的存在,我们的信息流通更快速了。
但我们也能看到社交软件存在的种种待改进的问题。
虽饱受诟病,但在社交软件上,依然出现了很多美好的爱情故事。社交软件脱单的路依然能走通,只是变得不那么容易了。
一、社交产品发展史,奠定了如今的社交软件繁荣从1995年到2000年上半年,是中国互联网推广和网络媒体形成的第一波高潮。也是从2000年左右开始,社交产品算是真正搭载互联网快车进入大众视野。
纵观整个社交产品发展史,每个阶段都是在上一个阶段的改进和创新。是产品深入洞察用户需求的过程。
从整体演化来看,中国社交产品经历了从现实世界——虚拟世界——虚实并存的发展过程。
1. 社交产品1.0时代:现实世界社交在互联网进入中国以前,人们的社交主要依靠现实世界来完成。参加朋友聚会,报名兴趣社团,工作中结识……是社交的渠道和方式。
能接触到的人群基数,决定了社交的广度,即“社交圈”格外重要。事实证明,男生有“女人缘”,女生有“男人缘”则更容易脱单。这本质是概率事件,接触的异性基数越大,则脱单概率越高。
工作和生活中,接触异性的机会比较少怎么办?“相亲大会”和“红娘”应运而生,做起了牵线搭桥的生意。比起自然结识,相亲大会中的男生和女生目的更直接和纯粹,双方根据自己心中的伴侣标准,选择可能的青睐对象,若双方均青睐彼此,则进入面对面1对1交流环节,进一步了解彼此是否合适。“红娘”做的是信息匹配和连接的生意,根据双方需求,介绍合适的人。
每年的正月初三,是少数民族土家族最重要的毕兹卡运动会,同时也是一场盛大的相亲会。适龄的土家族青年男女聚集在一起,用最传统的方式,挑选自己的爱侣。
现实世界社交的缺点:如果没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异性,则很难脱单。
2. 社交产品2.0时代:虚拟世界社交先普及一个概念,婚恋相亲和交友是有区分的。不过两者的界限正变得越发模糊。交友的目的是多元的,婚恋相亲和脱单属于其中的分支。婚恋相亲因目标更明确,需求更垂直,因此作为单独的一个社交产品类目。
首先,出现的是聊天室。
那个时代,我们通过网页端可以和陌生人进行聊天,完成最基本的社交。这个后续也逐渐衍生到QQ、微信这类综合类社交软件。
接着,社交平台相继登场。
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世纪佳缘、百合网等,它们很像当年的门户网站,起到的是汇聚和展示恋爱相亲信息的作用。只需要注册账号,填写基本的个人信息(头像、年龄、地区、爱好、自我介绍等),等待被搜索和关注后,就可以和你中意的人沟通交流了。
正是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信息更高效流通。才让恋爱相亲网站得以发展并完善。
现实世界|社交软件上,我们都有脱单需求
文章插图
2003年成立的世纪佳缘,至今虽经历多次改版,仍能看到历史的痕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