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风波中的淘鲜达,困境里的阿里巴巴( 二 )
关于“淘鲜达”,阿里最开始的设想是:依靠淘宝的大数据和中台,把传统商超都集中到一个新的入口。有流量有中台,只要把地方性大型超市对接进来,联动系统打通库存,就能大面积打通大小城市的同城配送。在阿里当年的“新零售”战略里,“淘鲜达”是为同城零售中的非标品配送搭建的平台,其重要性甚至远超“盒马鲜生”。
同样是同城零售业务,“淘鲜达”打不过早已入场的京东到家,也打不过手握众多中小商超的美团闪购,甚至连自家兄弟平台饿了么本地服务都无法超越。2018年11月,“淘鲜达”先是被归入天猫超市事业群。今年7月之后,天猫超市和天猫合并,“淘鲜达”又被从天猫超市里拎出来,归到阿里的同城业务旗下。在高德、飞猪、饿了么的“本地生活三位一体”中,“淘鲜达”位置显得很尴尬。
几个数字可以体味这种处境。到2020年底,“淘鲜达”只有50多家实体零售商入驻,上线门店也只有2500家,其中主要入驻商家还是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和大润发。看起来流量不成问题的“淘鲜达”,似乎却成了阿里新零售的吊车尾。
本地生活,兵家必争之地本地生活,正吸引着几乎所有互联网巨头的目光。
艾媒咨询数据表明,预计2024年,国内本地生活市场将达到2.8万亿元。而目前本地生活的渗透率只有12.7%,未来几年内还有极大市场有待开发。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本地生活,成了各大互联网巨头的兵家必争之地。
根据平安证券的调研,当下的本地生活市场,已经进入美团和阿里“二分天下”的时代。
美团的本地生活业务布局早,在餐饮、出行、酒店、零售等许多领域已经实现了流量和用户场景的交叉。其中,餐饮外卖业务在美团营收中贡献超过50%。美团外卖的骑手配送团队已经达到了950万名骑手。到2020年末,数据显示美团的到店和酒旅业务只占其营收的18.51%。也就是说,美团的本地生活,外卖业务占了大头。
反观阿里,一方面整体业务数据确实在高增长,另一方面同城零售也隐忧不断。
从阿里刚刚发布的F22Q1(2022财年1财季,也就是2021年4月-6月)的报告来看,阿里总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均呈增加趋势。Q1阿里营业收入2057亿元,同比增加了34%,净利润434亿元,同比增加了10%。其中,本地生活营收同比增长23%,饿了么增长尤其显著,订单量增长50%。
到今年6月,阿里旗下盒马鲜生用户数达到了9.12亿,移动端月活也能达到9.39亿,比上季度增加了1400万人。除了饿了么和盒马鲜生,阿里在本地生活领域还布局了高德、飞猪和口碑。虽然其他关于本地生活的财务数据尚未披露,但目前来看,阿里“淘鲜达”之外的同城零售业务,看起来依然很能打。
从去年开始,各大平台都在打造“一小时生活圈”,在同城零售领域发力。2020年12月数据显示,京东到家背靠达达快送,已经覆盖了超过700个县区市,有近10万家合作门店。和同城零售用户群存在大量交叉的社区团购业务,各大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入场。到2021年5月,拼多多旗下的多多买菜业务,日GMV已经迈入3亿大关。滴滴旗下的橙心优选,和当地合作完善供应链后,在二线城市日订单量也突破了1000万。
相比之下,阿里的同城零售业务大有掉队迹象。
阿里同城业务,内忧外患在同城零售领域,各家互联网企业对接的大型线下商超,基本格局已经定。
京东到家在商超方面拥有沃尔玛、华润万家、永辉超市、711等,在生鲜果蔬方面拥有叮咚买菜、钱大妈、百果园等,医药方面有养生堂大药店、老百姓大药房的合作,已居行业首位。
其次是老牌本地服务同城零售巨头,美团闪购和饿了么本地服务,基本和中小商超都达成了合作,行业地位也很稳固。
推荐阅读
- 私域化|干货分享︱线下零售新机遇——品牌私域化五步走
- 平价零售|平价零售悄然走红,"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 凤鸣村|去岁我市农村电商零售额43亿元
- 零售|成绩出炉→2021年眉山实现网络交易额310.37亿元!
- 零售额|2021年岷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3亿元大关
- 零售|市值暴跌后,叶国富要开始真正做零售了
- 账户|“诈金花”中的清算思维
- 卫报|英国监管机构就 VR 中的儿童安全问题质疑 Meta
- re coupons|亚马逊(AMZN.US)向印度最高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重启未来零售仲裁案件
- 货架|无人零售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