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运营:如何利用“小数据”快速迭代优化?( 二 )
另外,赞赏分为应该区分两种:基于内容的和基于作者的。前者是对于内容的认可,后者是对于IP的认可,可以分别用不同的方式做后续用户运营。
4. 新增关注新增关注是持续出现,还是集中某篇文章发布之后?前者证明账号已经开始稳步增粉,后者更说明该内容的“爆款”潜质。
5. 转发和下载如果某篇内容的转发或下载等高分互动行为较多,则证明它会被多次传播。但创作者要尽可能地观察到这些行为,比如:抖音内的视频转发到微信上传播,能不能监测到?数据怎么统计核算?这是小数据阶段要人为思考和操作的。
以上指标量不多的时候,只需要人工统计就可以得出这些“小数据”的规律。其实,当数据庞大时这些维度也应该是可以直接用技术能够捕捉和统计的,无需人工干涉。
三、小数据3:互动内容——留言&私信内容,转发文案等更深一层次的小数据则是基于用户反馈要做的内容分析。
事实上,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创作者,在初期都不自觉地分析过互动内容。
在观众数相对较少的时候,我们可以逐条留言、私信地去看,观众具体都说了什么、对内容有哪些评价、认为什么地方不够严谨、哪些方面讲得还不够具体……
这个时候,可以把留言内容做一个总结,划分成几个维度,甚至每个维度给出一个评分,低分项是重点要提升的方面,高分项则是要保持的方面,而用户疑问最多的方面——无疑应该成为你下一篇内容的选题。
笔者就通过这种这种机制,总结出评论和私信中频繁提及的问题,围绕一个垂直话题制造了矩阵式的多个高流量话题。
不仅仅是笔者,程十安、潘雨润等网红也在抖音内容分享时提及过这种机制。
潘雨润曾经说过,她会和粉丝一对一地聊天,来了解对方的真实关注点。这就是小数据的一个最常见、最真实利用案例。
可以说,不会主动和观众主动对话的创作者,很难快速切中观众需求。
而转发文案也有助我们了解:用户究竟更喜欢内容里的哪些方面,是话题、节奏还是视觉效果?
四、小数据4:观众画像——用户资料+兴趣话题如果能够通过前3种小数据“顺藤摸瓜”到用户页面,既可以看到对方的基础资料,可能包括:性别、年龄、从业经验、关注的其他话题等等。
【内容运营:如何利用“小数据”快速迭代优化?】假如你发现该用户关注了你擅长领域的多个话题,那么无疑分别在创作者侧和观众侧你们二者的“兴趣标签”是高度吻合匹配的。
当观察了超过20个用户后,你大概就能勾勒出内容所吸引的观众的画像了。
笔者就将自己在某垂直领域的读者画像归纳为:0-3年工作经验的职场小白,理工科背景为主。
而这类用户所关注的问题也多为:某一行业适不适合我?工作日常是什么?薪资多少?后期发展如何等等?
基于用户画像和小数据3,我制造了所提及的话题矩阵,其中流量之王的阅读量为14w+,目前还在持续增长,带来的变现已经近万元。
当观众只有几十、几百时,我们就需要一个个头像点进去观察、一条条私信留言互动,用最直接、简单的方式、最真诚地态度,来对待这些小数据背后的个体。
这些个体往往就是后期内容获客的种子用户,大有一两拨千金的效果(参考“乐纯酸奶”营销案例)。你在做的不仅是寻找内容优化的灵感,更是在做最直接的客户关系维护。
世界上本没有大数据,小数据多了,自然就有了大数据。
不论是文章中列举的小数据,还是你不断探索出的小数据,都可以成为指导内容运营的利器。当然,不断进化的技术和Martech手段,无疑也会帮助我们探索出更多基于内容的数据及其用法。
推荐阅读
- 知识店铺|百度文库:知识店铺开店量突破50万家,发布亿元优质内容激励计划
- 智慧销售|国务院: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 周边|晚了!这些冬奥周边已被抢断货,还能如何下手?
- 电商|马云曾用224亿收购的大润发,4年多过去了,大润发如今发展如何?
- 记忆点|如何通过“心智塑造”轻松赢得用户
- 弹幕|弹幕文化发展至今,内容形式即将来到图片阶段
- 广告|社交电商如何升级广告电商,打造一个消费省钱、免费消费、赚钱消费的一个平台。
- 乱象|微信治理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南京头条”“高考山东”等遭清理
- 棒球|苹果加码流媒体内容布局 与MLB进行转播权谈判
- 奥林匹克|太火爆!这些冬奥周边已被抢断货,还能如何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