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35年之后,雷军需要一次真正“封神”( 三 )


和陈天桥、李彦宏、马云、马化腾等人相比,这位中国软件行业开创者最缺少的是拥有一家量级庞大的企业——2007年,艰苦奋斗十多年的金山软件终于上市时,年收入不过3.16亿人民币,IPO市值仅为6.6亿美元,不到同年IPO的阿里上市当日市值零头(约257亿美元)。凭借互联网大潮,那些“年轻小辈”把雷军远远地甩到了后面。
从金山卸任被外界遗忘之外,更是鲜有人知道,雷军的内心多么渴望伟大和卓越。“似乎被整个世界遗忘了,冷酷而现实。人情冷暖忽然间明澈如镜。”后来,雷军如此说。
三年至暗时刻后,“我一定要去试一下,看自己能不能创办一家世界级的技术公司。”2010年4月,“不甘心”的雷军在41岁“高龄”创办了小米,就此蜕变成“雷布斯”。
雷军就此进入一个正确战场,但如同演讲会上所言,过去十年中,他经历了诸多偏见、怀疑、嘲笑、沮丧、煎熬与失败。
从2011年小米第一代发布开始,雷军就赢得了众多米粉的狂热崇拜和欢呼,对新媒体的娴熟也让他一度成为“微博第一红人”,但却缺少来自圈内最顶级人士,比如企业家、互联网公司CEO以及投资大佬的真正认可——雷军在演讲上提及的“投资人像对待小学生训话”,以及前苹果公司高级副总裁布鲁斯·塞维尔引发全场哄堂大笑的“It's easy to say”尴尬,其实都是如此。
雷军没有讲到的故事是,连他的湖北老乡,都可能没意识到自己的“伟大梦想”。在小米首次成为国内第一的2014年,雷军在一个晚上匆匆从会场赶到天使会成员聚会酒吧。他坐在海康威视最大天使投资人、湖北知名富豪龚虹嘉的对面,手里拿着酒杯反复问着同一句话:5年之后中国会有几家市值超过千亿美元的互联网科技公司?
有“中国孙正义”之称的龚虹嘉,数来数去,都没有小米。4年后,小米上市递交上市招股书书,龚虹嘉发朋友圈如此反思:当时谁都没听到雷军煮酒论英雄时的鸿鹄之志。
马化腾|35年之后,雷军需要一次真正“封神”
文章插图
他人难以理解“鸿鹄之志”下,为此雷军不惜一次次放低身段、高调出境,将自己变成小米最好的公关、代言人以及营销人员。
比如,“Are you OK?” 这本是2015年,雷军在印度小米发布会上的带着仙桃口音的英文发言。但在通过鬼畜视频意外疯传网络之后,雷军携前CFO周受资,借《恋爱循环》合唱“鬼畜版”Q3财报——不惜通过恶搞自己,也不放过任何一个营销机会的企业家,雷军同样是第一人。
对此,有“中关村第一才女”之称的梁宁,就在一篇文章中写雷军,“什么是杰出的人,就是如果他想要的那个,他得不到,他就像万蚁噬心那样痛苦。牺牲什么都可以,他必须得到他想要的那个东西。”
03
未来命运如何掌握在自己手中?
的确如此,人生能有几个30年?
2019年年初,此前8年面对“友商”挑战始终保持相对克制的雷军,罕见失态火力全开,在红米发布会上用黑底PPT打出“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介绍产品时更是针锋相对:“要不要吊打荣耀啊?算了,给他们留点面子,再说下去我就要现场拆机了……”
火药味背后,是雷军难以抑制的急躁和不甘。背后,仍然是他对“伟大梦想”的焦灼渴求。
马化腾|35年之后,雷军需要一次真正“封神”
文章插图
从这个角度,或许可以理解,雷军在演讲中,直言小米“破发”为何给自己造成了巨大心理阴影——尽管对一名企业家来说,如今某些企业在股票持续大跌后,“朋友,潮起潮落”的冷静回应更为理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