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35年之后,雷军需要一次真正“封神”( 四 )


同样也可以理解,在小米成为全球第二后,雷军为何在当下堪称企业家高调第一人,将一个产品发布会,变成一个心灵鸡汤、人生故事娓娓道来的演讲会。
不过,对雷军而言,想真正实现35年前的“伟大梦想”,实现的不仅是市场份额,还有其技术突围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市场份额来看,小米要在三年之内做到世界第一的机会在于,它的海外战略相当成功,已经在欧洲市场登顶,在全球前五大厂商中同比增速最高。同样,在国内市场,伴随线下实体店的疯狂落地,小米的市占率提升最快、增速也最快。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小米手机销量提升是天时地利人和因素叠加的结果,而苹果出货第二季度下降乃季节性因素,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苹果手机销量将有望重新提升。同时,最近成为中国手机市场前三的荣耀,也将是小米手机“高端路” 上的拦路虎。
相比市场份额一时得失,小米真正问题和华为此前一样,并未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除了没有自己的系统外,在芯片上小米手机一直都是高通拥趸,最新发布的Mix4采用骁龙 888 Plus,平板5是高通骁龙860——华为前车之鉴是,一旦遭遇“卡脖子”,那么很快就会丢掉市场份额。
马化腾|35年之后,雷军需要一次真正“封神”
文章插图
短暂的市场份额,并不能让一家公司变得伟大。倘若回头看去,8年前的龚虹嘉彼时并未误判,因为小米抗风险能力并不高,虽然迎来短暂巅峰,但很快在2015年跌落谷底,没有实现8000万台出货目标。几经沉浮后,才在2020年Q3,时隔6年后重回全球前三,并借华为手机缺芯的2021年,销量超过苹果首次成为全球第二。
从市值来看,小米跻身千亿美元俱乐部,同样要追溯到2020年12月底。但在2021年开年小米被美国政府列入DoD清单,跌掉3000亿港币之后,至今未能回到千亿美元俱乐部。
真正决定一家公司“伟大梦想”,以及让创始人更长久位于神坛的,还是技术创新。从专利和研发投入角度看,在雷军规划中,小米2014年开始立项做澎湃芯片。2017年2月,正式发布28nm制程的澎湃S1芯片,搭载于小米5C手机中。不过,由于性能缺陷,澎湃S1之后再未出现在小米手机中,澎湃S2也无疾而终,松果团队被迫重组,小米造芯遭遇重大挫折。
今年3月,小米发布自研 ISP 影像芯片(澎湃 C1),同时围绕整个芯片产业累计投资公司数超过60家。但必须明确的是,芯片市场是一个高壁垒、高投入、长周期的冒险,小米能否成功技术突围,成为一家世界级技术公司,仍存在巨大不确定性。
【 马化腾|35年之后,雷军需要一次真正“封神”】做一家伟大的公司,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是雷军18岁时就开始的理想。在历经磨难登上神坛后,未来是跌下神坛,还是书写浴火重生的史诗历程,唯有时间和命运可以给予答案。2011年,在提出“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的名言中,雷军就如此表示:“创业能否成功要靠命。所谓命,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