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马未都: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人烧不出大缸!不料被一成语“打脸”

古人的智慧 , 即使是到了今日科技发达的时代仍然如群星般璀璨 , 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 有着数千年文明的中国 , 更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古人的智慧体现在方方面面 , 而俗语也是其中之一 。
中国俗语小故事就像是西方童话亦或寓言一样 , 是古人根据历史或传言造出来 , 对人尤其是孩童有着重要教育意义 。
中国的学生在小学时代大都听说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 而近些年来 , 随着思想解放以及文学研究 , 对着这些典故等进行考察 , 却出现了有专家发言“司马光砸不了缸 , 宋人烧不出大缸!结果被一成语“打脸”的事 , 具体为何呢?
马未都|马未都: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人烧不出大缸!不料被一成语“打脸”
文章图片

《今夜月儿圆》的成功 , 让马未都被聘请成为一名编辑 , 从事文学方面的工作 。很快 , 在文学工作的熏陶下 , 马未都开始对中国文物产生浓厚的喜爱之情 , 因此 , 他开始流连于北京古玩交易市场 , 并且开始收集各种稀奇古玩 。
值得一提的是 , 马未都在九十年代 , 人们因改革开放正努力拼搏的时候 , 马未都依然通过各种途径拥有了上千件藏品 , 甚至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 。
马未都的藏品种类繁多 , 且他自身并非私藏 , 而是想要发掘藏品背后的故事 , 以此进行文学文史考察 。因此 , 当他提出“司马光砸不了缸”时 , 也受到许多人的注意 。
马未都|马未都: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人烧不出大缸!不料被一成语“打脸”
文章图片

在马未都的话语中 , 他认为宋代时期的工艺制造还无法生产能够容纳一个人体的水缸 , 因此自然不存在司马光砸缸之事 。
其实他的话语并不够严谨 , 因为万事要有实证 , 而中国的四字成语“请君入瓮”便足以证明宋朝时的工艺 , 已足以制造出“瓮” 。
“请君入瓮”的故事是讲人被自己的办法难倒的故事 。话说当年武则天为了镇压朝廷上反对她的大臣 , 便专门成立了一批酷吏 , 专门研究各种酷刑来逼供 , 在这其中 , 来俊臣与周兴尤为突出 , 二人也帮助武则天做了许多天怒人怨的事 。
马未都|马未都: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人烧不出大缸!不料被一成语“打脸”
文章图片

直到有一天 , 武则天收到了一封举报周兴谋反的密信 , 于是她命令另一个酷吏来俊臣来查办这件事 , 来俊臣知道周兴异常狡猾 , 巡查的查办方法难以查清 , 于是他便脑子一转 , 想到了一个法子 。
他先请周兴喝酒 , 然后有意无意地讨论起酷刑 , 当周兴洋洋得意地告诉他:可以把人装到一个大瓮里 , 在大瓮底下点火 , 瓮中的人受不了大火自然迫不及待地招供了 。
来俊臣听完一笑 , 很快便换了脸色 , 叫人照着周兴的方式布置 , 然后对周兴说道:“有人举报你谋反 , 皇上令我查明 , 现在还请周兄把实情告诉我 , 或者 , 请周兄入瓮” , 周兴听到之后 , 大惊失色立马认罪 , 自此“请君入瓮”的成语也由此诞生 。
马未都|马未都: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人烧不出大缸!不料被一成语“打脸”
文章图片

“请君入瓮”的故事在唐代张鷟《朝野佥载·周兴》中有载 , 后收录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 。因此 , 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可见 , “瓮”这一盛器在唐朝时便已能烧制 , 在宋朝则更毫无疑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