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中原人为何如此憎恨楼兰,非要“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唐边塞诗人王昌龄一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让历史记住了楼兰;诗仙加剑客李白更是直截了当“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从这些诗词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对楼兰那种杀伐之气的多么的重 。
但无论如何,这些毕竟只是存在于诗词之中,人们的感受也仅限于那豪气干云的意境 。
而考古学家穆舜英在1980年在罗布泊地区发现了著名"楼兰美女"后,“楼兰”一词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
楼兰|中原人为何如此憎恨楼兰,非要“不破楼兰终不还”?
文章图片

楼兰王回来后,着实老实本分了一段时间 。但匈奴却发现这个楼兰王不上交贡献分了,一打听原来是从了汉家皇帝 。好家伙,你居然敢背叛我,大怒的匈奴单于就派兵来问候楼兰王了 。
小小的楼兰王哪能抵抗匈奴的怒火,只能拼命送上笑脸,哎呀这个那个我小国寡民,也是不得已啊,其实我也很无奈的 。要不然这样,我把自己仅有的两个王子一人给你们一个当人质,你们都是我的上国好不好?
好在,大汉朝和匈奴都答应了楼兰王的不情之请,局势总算稳定了一阵子 。
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征大宛,遭匈奴指使的楼兰偷袭,幸好被汉军提前发觉,于是被汉军袭击,楼兰王再次被抓到了长安请罪 。
这次楼兰王学乖了,开始对汉武帝大吐苦水: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 。意思就是说,我这个小国,在你们大国的夹缝里,活着太难了,不得不两边巴结啊 。
本来怒气冲冲的汉武帝,居然被楼兰王的煽情表演感动了 。哎,你说的倒是实话,念你确实不是本心想与大汉为敌,你回去吧,好自为之 。
楼兰王再度回国,心理依然是忐忑不安,怕匈奴也这样再来一回,那可是唯一一死明志了 。
好在,匈奴可能无暇顾及,并没有再逼其做不喜欢做的事情,但也没有再给楼兰王好脸看 。但这就可以了,楼兰王可以专心为大汉朝做事了 。
楼兰|中原人为何如此憎恨楼兰,非要“不破楼兰终不还”?
文章图片

就这样,楼兰王过了几年安稳日子,然后就在汉武帝征和元年无忧无虑地死了 。
老国王死了,就需要新国王即位 。楼兰国的使节便到长安,准备接押在这里质子尉屠耆回国继位 。但不好意思的是,这货在长安不知道犯了什么罪,被武帝给宫了!这下子难住了,总不能让一个不能办人事的人接班当国王吧,这说出去太难为情了 。于是,汉武帝便拒绝了楼兰接人的求情 。无奈之下,只好立了另外一个人当了楼兰王 。
不久,这个楼兰王又死了 。这次匈奴早早地得到了消息,近水楼台的匈奴把押在他们那里的质子安归送了回来,当上了楼兰王 。
安归当了楼兰王以后,就对汉朝不友好了,又开始步老楼兰王早期所作所为的后尘,对汉朝的使节和商贾各种骚扰不断,因为他是在匈奴长大的,自然是觉得匈奴对他不错,当然要帮匈奴了 。
这个时候,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已经驾崩,接班的是年幼的汉昭帝刘弗陵,由大将军霍光辅政 。
楼兰|中原人为何如此憎恨楼兰,非要“不破楼兰终不还”?
文章图片

这楼兰王屡次侵犯汉使的行为,引起了汉朝的不满,但因为处于新老皇帝交替时期,年幼的新皇帝还不想大动干戈对西域这些不听话的小国用兵 。
于是,便派遣骏马监傅介子,带了30多随从出使大宛,拿着汉昭帝的诏书去谴责楼兰、龟兹国,也就是奉诏去训斥这些不听话的反复小国 。
到了楼兰,傅介子先是以汉军大部队即将达到为由,把楼兰王训斥了一顿:匈奴的使者从你这里路过,你为什么不报告?是不是你怂恿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