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封店”风波尚未平息!5万中国卖家被亚马逊“封店”后,深圳出手了( 二 )


对比“后非典”时期电商的迅速崛起,有业内人士开始憧憬,机遇即将轮到跨境电商产业,而在经历前期积累的深圳,亦即将迎来跨境电商发展的“第二春”。
平台“饥渴症”
然而,亚马逊的封禁措施,犹如一记“闷棍”。
供应链管理|“封店”风波尚未平息!5万中国卖家被亚马逊“封店”后,深圳出手了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曹钟雄认为,亚马逊上突飞猛涨的中国卖家,造成了“鱼龙混杂”的局面,部分卖家确实存在把国内互联网平台上的做法延伸到国际平台上的行为。
另一种反思则直指亚马逊——对于平台的过度依赖,让企业陷于被动,平台的风吹草动都牵动着企业神经。
对于平台的“渴求”,也愈加出现在深圳跨境电商的发展语境当中。
事实上,去年,深圳跨境电商处于一种“冰火两重天”的状态。大量传统外贸企业“被迫触网”后,带来的是一个个棘手的问题。一个例子是,有从业者指出,跨境电商企业由于规模小、组织管理不健全等原因,难以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融资。
当时,邢毓静就曾呼吁,深圳跨境电商要有“亚马逊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的雄心。
政府层面也注意到缺乏龙头的问题。
去年7月公布的《深圳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曾指出,深圳“大型综合电商平台缺乏,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偏低”;
同年9月,《深圳市关于推动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迅速响应,将“加速发展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强化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优势、搭建成熟完善的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
而今年出炉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被深圳认定为总部企业、并在深圳建设线上平台的电商平台企业,按其获得总部企业认定至申报年度之间落户项目实际发生投资额的10%给予资助,累计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坊间认为,对于深圳而言,跨境电商平台正是其主要的着力点。
但要打造下一个“亚马逊”,面临的是多个层面的问题——无论是触达全球供应链架构、还是数十年建立的消费习惯。
肖锋提出一种从卖家入手的解决方式:事实上,在亚马逊所代表的B2C电商模式之外,还存在大量未能完全激活的B2B交易需求。跨境大品牌卖家背后往往是数十甚至上百个中小型经销商,由于流通成本和采购安全等因素无法实现直接交易,而在深圳,已经出现了外贸综合服务大型平台企业。这有可能是深圳打造跨境电商平台的突破点。
供应链管理|“封店”风波尚未平息!5万中国卖家被亚马逊“封店”后,深圳出手了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摄图网
走向“新外贸”
而这背后对应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真正实现数字化对深圳整个外贸系统的赋能?
中山大学岭南经济学院教授林江复盘此次事件时指出,由于跨境电商从业者通常属于中小企业,不太了解跨境电商行业的法律相关规则,也缺少专业团队给予及时的意见,如何维护这些企业的合法权益也很重要。借此机会,深圳政府一方面可以加强与企业、平台的合作,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更需要给他们提供咨询和引导扶持。
缺乏政府的有效参与,跨境电商企业的热度也可能是“昙花一现”。肖锋的担忧是,在疫情下“催熟”的跨境电商企业,并没有形成足够的信誉度,又呈现出同质化发展的倾向。经此一役,跨境电商企业的损失可能会进一步传导至上游制造商,使跨境电商产业错失难得的发展机遇。
深圳出手后,如何更进一步精准引导跨境电商行业发展?
在肖锋看来,比起打造一个足够大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能否提供有效运行的系统。一种做法是,通过政企结合推动贸易数字化转型,推动政府性服务和监管层面的制度创新。具体到跨境电商领域,就是对无论2B还是2C业务,进行数字化整合,政府则参与提供贸易综合服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