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最高级降将韦俊,为何能活到最后?( 二 )
文章图片
但他的投降是被逼的,即使战死,也不会留一个好名 。
因为他已经被洪秀全抛弃,被他为之奋斗的太平天国抛弃,同一个战壕的战友也对他处处排挤 。
这时候的韦俊进退两难:想单干,没石达开那样的实力,再说部下不一定愿意追随自己;想放下武器归隐山林,那就手无寸铁,随便一个农夫都能将其逮捕 。(后来李秀成就是这样被捕的)
从天京事变后到此时,他已经隐忍了三年,可却丝毫未能改变岌岌可危的处境,甚至前方的路越来越窄 。
即使渡过了眼前的难关,自己的前途也非常渺茫,在太平天国也无法混下去 。
那些被北王所杀之人的家属不会放过他,他们会将对韦昌辉的仇恨转移到他身上 。
到了那时候,即使洪秀全手下留情,大家也不答应,自己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
摆在前面的路只剩下两条,一是带着官兵战死;一条是降清 。
1858年,韦俊作出了一生最艰难的决定——投降清军 。
韦俊打出白旗,投降了距离自己最近的清军水师统领杨岳斌 。
对于任何一个战将而言,选择投降是痛苦的 。
文章图片
更何况韦俊是个血气方刚的战将,投降的是自己昔日战场上杀得你死我活,自己不屑一顾的对手,在前跟前点头哈腰,是何等耻辱?
假如韦俊是个孬种,早就投降了 。
在天京事变没有爆发前,清廷就多次劝降被围困在武昌的韦俊 。
胡林翼曾经亲自起草劝降文书,"射书入武昌、汉阳城,劝贼归降",被严辞拒绝 。
官文奏告朝廷说太平军"终无悔心"、"甘心死拒"、“此贼终无悔心,甘心死拒” 。
韦俊投降之后就别无选择,必须调转枪口,向自己昔日战友开刀 。
因为这时候太平天国已经走向灭亡,战场局势对清军有利 。
所以曾国藩并不看好他的投降,对韦俊充满了怀疑 。
但是韦俊跟李秀成和石达开不一样,李秀成是逃跑途中被俘;石达开是以保全部下为条件向清军投降;韦俊则是主动投降,是死心塌地;
而且韦俊还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
文章图片
果然,在安庆保卫战打响时,韦俊为了表明对清廷的忠心,自率一军进攻枞阳,截断了安庆东路补给线,在陈玉成背后捅下冰冷的一刀,也算是报了他断自己生路的一箭之仇 。
枞阳失守后,安庆战局更加不利于太平军 。
胡林翼对此评论说:“安庆之要在枞阳,不得枞阳,即顿兵城下一二年,贼可倘佯自如,暇则来战,不暇则游行他处,我不能谁何也?”当陈玉成得知给自己致命一刀的,是昔日战友韦俊的时候,不知作何感想 。
韦俊交上了投名状,在清军地位得到巩固,从四品官员晋升为二品副将,曾国藩等也渐渐接受了他 。
文章图片
不过,当叛徒是耻辱的,是要留千古骂名的;韦俊也不例外 。
1865年,太平天国已经灭亡,韦俊决定回金田老家省亲,给哥哥韦昌辉修建祠堂 。
同时,他还打算拿出一笔钱,为家乡修建桥梁 。
可是乡亲们得知后,不但没有表示感谢,反而坚决拒绝 。
还有不少儿童向他啐唾沫,骂他“反骨韦十二”(韦俊外号) 。
韦俊明白,自己当叛徒乡亲们无法理解,他不能在家安度晚年 。
文章图片
无奈之下,他只好去安徽芜湖安度晚年 。
1884年,韦俊病逝,享年57岁 。
综上所述,韦俊主动投降清军,而且死心塌地为其效力,清军才没有杀他 。
推荐阅读
- 李鸿章|太平天国叛将,死李鸿章之手,爱女被洋人所得,生下一子祸国殃民
- 北伐|杨秀清率主力北伐,洪秀全留守南京,太平天国能灭清朝吗?
- 李秀成|太平天国李秀成打仗作战能力怎么样?
- 李秀成|太平天国大决战时,李秀成二十五万大军为何解救不了天京?
- 石达开|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中威望最高的领袖,为何在现实中人缘最差?
- 李秀成|陈玉成和李秀成,这两位太平天国的青年才俊,究竟谁的军事水平更高?
- 丁汝昌|太平天国降将丁汝昌为什么会被清朝重用?
- 太平天国运动|历史上的太平天国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的叛将,死后爱女被洋人带走,生下一子祸害国家百年
- 太平天国|引起太平天国内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