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水果切开卖,能切出下一个"喜茶"吗?( 二 )
此外,一二线城市人口结构更加多元化,单身群体与小夫妻家庭占比越来越高。一些水果如西瓜、哈密瓜等通常个头较大,快速消耗难度不小,但一份250克或者500克的西瓜果切就刚刚好。如果想要不同的口味,还有双拼、三拼、四拼等多种拼配选择,反而节约了这一群体的时间和消费成本。
“线上平台兴起之后,大家对即时消费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易观高级分析师何懿轩表示,目前,果切业务中,有一部分是为大公司、超市以及便利店等B端客户提供果切的,但体量更大、增速最快的还是面向C端消费者的这部分市场。
门店生长的逻辑 需求决定市场,从果切业务来看,在一二线城市里,这个需求的存在无需质疑。不过需求的庞大,并不代表销量就能快速提升。同所有商品一样,在需求之外,品质和价格才是消费者最关心的事情。
从新零售商业评论写稿时在饿了么、美团两个平台搜索的信息来看,一盒250克的海南麒麟西瓜果切促销价通常在8.9元左右,但如果购买整果,西瓜的单价仅为7.4元/500克,价差不小。
楚乔是一枚95后单身狗,以前她每天都会带一个水果去上班,但往往一忙起来就没空清洗、削皮,久而久之也就没有兴致自带水果了。
自从发现外卖可以点果切后,加班时她常叫一份水果外卖送到公司,既省时又省事。不过,她感觉目前果切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活动的时候单价有点高,品质也让人不大放心,“总担心商家会将那些快要坏掉的水果用来做果切”。
事实上,果切产品和整果不同,它包含了加工服务和品质保障——果切需要人工切配,并包装好配送出去,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损耗,比如并不影响食用却影响口感的边角料。
因此,在定价时,除了水果本身的成本、店铺租金、水电等常规开支外,还要考虑切配时的损耗、包装材料、切配人工支出等。
“我们必须给门店留出一定的利润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果切品质的稳定。”耿斌在谈到果切的成本时一再强调毛利的必要性,他认为撇开利润谈发展是无法长久的。
切果NOW的数百家门店分布在全国的70多个城市,由于各个城市间存在租金、人工等成本差异,因此定价采用了“一城一价”的机制。
何懿轩指出,水果行业在迈入发展快车道之前首先要解决两大难题,第一是产品标准化,水果属于生鲜子类,不加工就无标准化可言;第二是供应链物流管理要跟上,水果保鲜期短,运输和配送要求很高。
事实上,中国的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一直较低,反映到生鲜类产品上更是如此。
果切最早起步于水果店代切这项服务,但切成什么样完全取决于店员的水平或心情,也就谈不上什么专业或标准。因此,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果切市场都处于较为分散且粗放的竞争状态。
去年底,饿了么携平台上近万户商家,如头部品牌百果园、鲜丰水果、切果NOW等,共同发布“阳光果切”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希望将非标的果切标准化,推动行业发展。
从消费者端可以看到,参与的品牌在商品本身、外包装及视觉上都作了统一呈现,比如切好的西瓜不能有白色瓜瓤,必须切成20mm的条状等,外包装上还要标注商品名称、品种、产地等信息。
而在消费者看不到的后端,标准对操作流程进行了细致的规范,甚至还对门店环境、操作案板、刀具消毒以及售后赔付等更多细节做出了严格要求。
“果切最大的痛点在于价格、规格、品质不透明,把这些标准化以后,就解决了消费者和商户的问题。”杨子江表示。
不过,标准的推行一开始并不顺利。耿斌坦言,切果NOW的一些门店起初对标准有抵触心理,他们一方面担心会增加操作难度,另一方面认为标准削弱了自己原本的高品质优势。但加入标准后,单店订单量翻了一倍,这才真正打消了门店的疑虑。
推荐阅读
- 实体店|电商交税未来或成趋势,多数卖家不赞同,背后原因不为人知
- 卖家|亚马逊旺季最晚入仓时间已公布!卖家:然而没货
- 快递公司|网购退货的时,卖家为何总是要强调不要发顺丰?总算明白了
- 大型超市|大型超市靠什么赚钱?很多人以为只靠卖货,其实还有2个隐藏途径
- 亚马逊|全球跨境支付公司Thunes任命新高层,助力中国跨境电商卖家
- 百叶窗|淘宝上要价900的杜亚电动百叶窗拼多多上就卖600,让我来试试水
- 金条|继陈小春假金条,主播为带货掐哭孩子配合卖惨,直播交易还能信?
- 中国|全民做电商、送外卖、做抖音,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的未来?
- 显示器|网购买家“薅羊毛”,卖家有权不发货吗?
- 商户|好感度拉满!国内知名外卖平台:西安骑手免除扣罚,补贴5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