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中国纺织服装制造强在哪儿?从美特斯邦威到Shein( 二 )


纺织服装|中国纺织服装制造强在哪儿?从美特斯邦威到Shein
文章插图
这一模式下,加盟商不需要有经验,不承担滞销库存,只是一个“理财渠道”,发展速度自然加速;品牌也能保证对门店和货品的控制。“类直营”本质上还是加盟,事实上,现在很少有全国性品牌完全用直营的方式,更多是考虑如何用较“轻”的模式去控制渠道。至此,整个服装产业链,上游砍掉了,下游变轻了,接下去,就要对最核心的设计开发部门动手了。淘宝兴起后,服装业就变成了一个门槛很低的行业,特别是女装,女生天生没有品牌忠诚度,一个女装新品牌只要树立自己的风格,就不难找到消费者。日益专业化的产业链对创业者也更友好,上游有各种高度细分的成熟供应链,下游网店销售渠道门槛很低,最大的瓶颈反而变成了设计开发环节。大品牌可以养一个庞大的设计团队,但中小品牌没有能力也不需要,他们的创始人更多是对美的个人感觉,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对消费需求的变化更敏锐,更适合“买手模式”,养一个设计团队反而太“重”了。在“买手模式”下,小品牌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最新的时尚款式,选择其中的流行元素进行组合和改款,再与外部的设计工作室合作制版。有了样品后,并不着急生产,先挂到网上预售,分析消费者喜好,选择其中有销售能力的款,再联系代工厂批量生产发货。买手制的优势是可以同时开发无限多的新款,适合互联网销售少量多批的特点,如果沿用传统设计开发团队,工作量是无法想象的。当年将“买手模式”发挥到极致的是淘品牌韩都衣舍,内部几十个买手团队是公司的灵魂,上接选品定款,下接生产销售,将公司推上天猫史上首个双11“三冠王”。
纺织服装|中国纺织服装制造强在哪儿?从美特斯邦威到Shein
文章插图
此时,生产外包了,渠道变“轻”了,就连核心的设计团队也改成合作了,那品牌商到底还能干点啥呢?品牌商还剩下三大核心作用:第一、运营品牌第二、商品的研发与商品流的控制第三、现金流的发起者并承担滞销风险可是,一个叫南极人的品牌说,要提高效率,品牌商的第三条作用,我不要。服装产业链演变到这儿,大多是国外现成的商业模式稍加本土化改造,可接下来,就是完完全全的“本土化创新”了。在讲南极人之前,我还要回头讲一讲海澜之家。前面说过,海澜之家的加盟商实际上是投资者,只分成,不承担滞销商品库存,但海澜之家自己也不愿意承担库存,产业链博弈的结果是让上游的工厂承担,下游卖不掉的货剪标后退给工厂,再进行二次销售。不过,海澜之家仍然要承担备货的资金,于是更聪明的南极人出场了。南极人早年也是一家普通的保暖内衣工厂,老板张玉祥先后砍掉了所有工厂和线下店,专注于线上销售,这些变革,我们之前都讲过了。但南极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创新,是让上游的中小服装加工厂和下游的淘宝店直接对接,自己只出“南极人”品牌,既不负责货品的开发与组织,也不承担资金与运营风险,除了销售平台,再也没有什么能制约其发展了。那么南极人不就成了一个标准的贴牌企业吗?这也是外界对南极人模式最大的误会。文章的开头,我提到早期“前店后厂”的原始生产模式,虽然不符合现代服装工业的趋势,但此模式凭着成本低、灵活度高的优势,一直是中低端服装的基本生产销售模式。南极人的创新在于把这种原始模式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一方面,精选中国的中小供应商,降低产品成本和中间费用,为中低收入消费者提供一个性价比极高的品牌,再通过品牌为这些中小供应商赋能。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优势,向中小工厂提供消费偏好和流行方向,并以“一件代发”为终极目标,实现真正“前店后厂”的柔性供应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