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哲瀚|她死在36岁,这是我不敢原谅张哲瀚们的原因

来源: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一夕之间,顶流男星张哲瀚轰然倒塌 。
他被爆曾去靖国神社,在供奉侵华战犯的乃木神社参加婚礼,随后,他从前的亲日言论也被扒出来 。
张哲瀚|她死在36岁,这是我不敢原谅张哲瀚们的原因
文章图片

她没有放弃揭发 。
花了几年时间研究,在世界各地走访幸存者后,她出版了《南京大屠杀》 。
一经问世,震惊了西方世界 。一个月内,登上美国最受重视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
当日本人否认甚至抹杀罪行,当受害者保持沉默,当西方国家极少有人知道这段历史 。
她说,她怕最后一个亲历者离开人世,这段历史,就永远被掩盖了 。
这位勇敢的女性,用惊人的勇气和决心,揭开了那段惨绝人寰的记忆 。
那一年,她29岁 。
死亡威胁
张纯如是美籍华裔,她祖父曾是抗日将领 。
她常听父母说起遥远的1937年,叫做南京的城市,尸山血海,民不聊生 。
这一切,直到她看到南京大屠杀的一张张照片,才觉得无比真实,进而出离愤怒 。
“在德国人不断向大屠杀遇难者道歉的同时,日本人则将本国战犯供奉在靖国神社 。”
多么讽刺,冤死的中国人流着血泪,刽子手成了英雄 。
为了撰写《南京大屠杀》,张纯如来到南京,待了近一个月时间,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 。
采访幸存者,翻阅资料,去暴行发生地考察,是她每天的工作 。
她听不懂幸存者的方言,就全部录下来,一句句整理 。
读不懂中文史料,就请翻译一条条翻译,并和国外材料进行核对 。
她要写的,不是一个搏人眼球的故事,而是对一段历史的还原 。
张哲瀚|她死在36岁,这是我不敢原谅张哲瀚们的原因
文章图片

那些真实的苦难,从亲历者嘴里讲出来,时常让她浑身发抖 。
她对妈妈说:
“我承受的这些,与大屠杀中那些遇难者的遭遇完全无法比拟,作为一名作家,我要将遇难者从遗忘中拯救出来,替那些喑哑无言者呼号 。”
在海量资料中,她找到了德国人约翰·拉贝先生留下的,详细记载了南京大屠杀的日记 。
同时,还有另一份珍贵的史料,美国传教士魏特琳女士写下的日记 。
两位亲历南京大屠杀的外国人,保护了无数南京百姓,他们的记录,再现了侵华日军的暴行 。
张纯如不懈努力,让这些珍贵的资料,公之于世 。
世界为之震惊,张纯如的人生,也被彻底改变 。
张哲瀚|她死在36岁,这是我不敢原谅张哲瀚们的原因
文章图片

日本驻美大使齐藤邦彦批判,这本书是“非常错误的描写、曲解了日本” 。
无数为日本辩护的人,在网络上攻击她,质疑她写作动机,甚至根本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 。
张纯如没有退缩 。
在美国公共电视台,她勇敢挑战齐藤邦彦:日本要承认自己在暴行中,犯下罪恶的基本事实 。不能再修改历史,必须作出书面道歉 。
张哲瀚|她死在36岁,这是我不敢原谅张哲瀚们的原因
文章图片

日本大使含糊其词,用“很不幸”“遗憾”这样的话搪塞过去 。
张纯如说,我并没有听到“道歉”的字眼 。
张哲瀚|她死在36岁,这是我不敢原谅张哲瀚们的原因
文章图片

那一刻,她在替含冤而死的30多万南京百姓,要求日本人忏悔 。
张纯如遭到了死亡威胁 。
日本方面以撤回广告为要挟,要求出版社不再刊登张纯如的文章 。
她受到日本右翼势力长期监视,甚至收到过两颗子弹 。
她只能不断换号码,家庭住址和家人的信息,从不敢透露 。
她对朋友说,多年来,她一直生活在恐惧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