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制|社交电商大溃败( 三 )


如今贝店“爆雷”,却有迹象表明,平台将流量、团队转移到了新的产品上。
2021年3月,贝店曾宣称将All in希美,押注自有新品牌。此后贝店APP上出现了希美APP的导流入口。而根据猎云网报道,贝店“爆雷”后,贝贝集团杭州总部楼上的希美员工还在正常工作,希美平台也还能正常运作。
这也引起外界质疑,贝贝集团将贝店的流量和资源转移到希美后,最终选择放弃了贝店。
无论质疑是否属实,作为一个新平台,希美的操作空间更大。比如贝店模式上取消的“人头费”,希美却可以存在。目前后者采用推荐制注册,而贝店是免费注册开店。
时至今日,一个个社交电商倒下的同时,也还有新的平台兴起,但是随着市场的规范化发展,行业的洗牌也会一直进行。
3、社交电商平台还有别的路可走吗? 急迫地寻求新模式,以消除“涉嫌传销”的负面形象,成为了许多社交电商平台近些年努力的方向。
会员制成为了许多平台瞄准的新模式。2018年,云集宣布从社交电商转型为会员电商,去掉了品牌名中的“微店”二字,此后贝店、斑马会员等平台也宣布要发展会员制。
亚马逊是采用会员制的代表电商平台,近些年淘宝、京东也都在发力会员服务,其中核心在于,通过推出吸引力的产品、服务,来促进付费会员的增长,提升会员收入。但对于“云集们”而言,产品与服务这两项实力都尚且缺乏。
首先,售假问题始终困扰着社交电商平台。云集等社交电商平台积累的品牌形象,导致愿意入驻平台的知名品牌并不多。
其次,产品质量无法保证,许多社交电商平台都面临着大量的消费者投诉,在黑猫投诉上,消费者频繁反映退款难、售后服务差等问题。

会员制|社交电商大溃败
文章插图

黑马投诉上贝店的用户投诉
会员制最终也成为了“拉人头”模式的掩护。比如环球捕手,据新京报报道,从多位环球捕手“优秀服务商”处获得的一份会员制度文件显示,环球捕手分会员、服务商、优秀服务商三个等级。十余位捕手会员的情况显示,他们收入结构高度相似,“拉人头”带来的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七八成。
转型会员制后的云集,会员收入不增反降,这也加剧了资本市场对其的不认可。上市以来,云集股价从18美元的高点,跌至如今的0.74美元。
除了会员制模式,部分平台也开始讲起了反向定制的故事。
2019年10月,贝店启动“新制造——厂牌500计划”,宣称起步投入2亿元,计划在3年内让500家优秀工厂的年销售额突破千万级。
贝店的逻辑是,通过平台资源和社群用户,打造一个针对中小微制造工厂的系统性服务平台,为其提供流量支持、反向定制和口碑打造等等。
将社交属性融入电商,通过与传统工厂建立联系,加深平台的产品竞争力,相似的电商生态,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巨头都曾建立过。
但也可以发现,在贝店启动该计划后的两年,其从未通过官网、媒体更新过计划进度,这一计划可能早已夭折。
除了贝店,云集在上市之时也建立了反向定制模式,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截止2020年7月,云集与供应链工厂合作,仅打造出40至50个品牌。对于云集而言,这条道路也极具挑战。
【 会员制|社交电商大溃败】社交电商平台一直在赶风口的路上,最近一次是追逐直播电商。
2020年5月,未来集市创始人吴召国出现在快手直播间带货,此后云集创始人肖尚略也开始直播带货。
除此之外,贝店、斑马会员都推出了直播功能,斑马会员创始人李潇曾在其视频号直播中表示,未来将以直播为路径布局品牌孵化业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