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古柏|清军和阿古柏决战在即,为何说小小一个达坂城,决定了双方的命运

1876年,虽然阿古柏丢掉了北疆,损失了两三万军队,但基本都是后来归附的当地各路叛军(主要都是妥得璘的旧部),只能算是杂牌偏师,损失了并不心疼 。阿古柏的嫡系主力,也就是安集延人的军队,基本上没有损伤 。
阿古柏|清军和阿古柏决战在即,为何说小小一个达坂城,决定了双方的命运
文章图片

刘锦棠之所以率本部人马全部出征达坂,就是担心阿古柏派最强兵防守 。刘锦棠并没有低估敌人,而是做了充分的准备 。他知道一旦攻克达坂,就可以派兵策应徐占彪和张曜,三路合围吐鲁番 。那时吐鲁番的守军必然军心大乱,所以相对容易攻克 。如果阿古柏主动放弃达坂和吐鲁番,刘锦棠显然准备在托克逊和叛军决战 。所以,刘锦棠的思路非常清晰,也很正确 。
而且,刘锦棠显然动员了当时所有能动员的力量,也就是自己的军队和张曜、徐占彪的军队 。出征之前,张曜还担心自己的军队一旦全部出动,阿古柏可能会袭击他的后路 。对此左宗棠早有准备,命刘锦棠告诉张曜、徐占彪,从嘉峪关出发的二线军队会马上到来,他们的军队离营之后,二线军队将立刻到位,接替防守巴里坤和哈密 。
有人说刘锦棠并未动用新疆全部精兵,因为还有金顺的部队呢 。没错,但金顺的部队当时主要在北疆,尤其布置在伊犁一带监视俄军,巩固后防,并为前线准备和输送物资 。当时俄国虎视眈眈,并不希望清朝扫平南疆,所以必须布置一支军队防止俄军捣乱才行 。金顺的军队和俄军对峙,作用不可低估 。
可能有人还有疑问:难道进攻南疆的道路就此一条?能不能“出奇兵”翻越天山,或者从天山西部攻进南疆呢?
阿古柏|清军和阿古柏决战在即,为何说小小一个达坂城,决定了双方的命运
文章图片

答案是基本不现实 。因为天山把新疆一分为二,南疆的北边是天山,南边是巨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青藏高原,所以狭长的天山南麓 ,也就是南疆物产最丰富的地区 ,是新疆的一块宝地 。这里风景秀丽,堪称塞外江南 。但是这块地方是一块狭长地带,天山西部又绵延到国境线之外,所以清军带着多门几吨重的重炮,基本不可能翻越高山,只能从天山东部的低海拔平原地区进来 。而且走天山西部不仅补给线又长了一千多公里,还要面临侵占伊犁的俄军的侧翼威胁 。所以,当时清军进攻南疆,只能从东边进去,向西打 。
需要强调的是,宏观的兵力部署,三路并进的战略计划,是左宗棠制定的 。刘锦棠完全赞同左宗棠的计划,但是他临机应变的能力更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更快、更好地执行了左宗棠的战略计划 。实际上,刘锦棠甚至还认为自己率领的兵有点多了 。因为早在西征之前,左宗棠曾经问刘锦棠需要多少人马 。
阿古柏|清军和阿古柏决战在即,为何说小小一个达坂城,决定了双方的命运
文章图片

当时刘锦棠自信地回答:兵贵在精而不在多,精兵一万人足以横行全疆!壮哉!大有当年霍去病横扫漠北的豪迈!事后证明刘锦棠并没有吹牛,他的兵力始终不到两万人,最多时也就16000人,就以左宗棠想不到的速度收回了南疆 。
那么,阿古柏清楚达坂三城是战略要地吗?
阿古柏也是清楚的 。他派了“大通哈”也就是丞相哈伊尔达胡里防守达坂,就是明证 。一般来说,丞相是一国的第二人,阿古柏派丞相守卫达坂,不可谓不重视 。达坂城是一座建有高墙的城池,守卫着北面的通道,这条路一直通往乌鲁木齐和吐鲁番之间的关隘 。
据史学家布尔格称,阿古柏的军队有1.7万名士兵,训练有素,还有30门野战炮 。此外他还有大约1万名回民的非正规部队 。阿古柏的军官之,有相当一部分是印度军队的逃兵,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土耳其的军官 。阿古柏本人率主力坐镇托克逊,离达坂只有两天的距离,可以随时增援 。

推荐阅读